當下的家居建材店,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業(yè)績醫(yī)百病,大單解千愁”家家慨嘆。
家居建材行業(yè),陶瓷、衛(wèi)浴、地板、吊頂、門窗、衣柜、櫥柜……無論你做哪個品類,產品都同質化競爭嚴重,促銷活動成本奇高,老客戶回購率很少,廠家任務越壓越重,利潤越來越少。
好不容易談成一個客戶,卻沒有完全滿足他們的消費便利性和配套性,放走了,到手的利潤白白丟了一半不說,客戶還不滿意。
既然我們的上游裝修公司可以跨界來搶我們家居建材行業(yè)的飯碗,難道我們就不能跨界搶下游的飯碗?
近幾年興起來的家居軟裝行業(yè),就是家居建材跨界打劫的更好的“獵物”。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2017年的軟裝市場需求為2659億元(潛力大);而2005-2017年軟裝消費增長率為17%(增長快);其中軟裝利潤高于泛家居行業(yè)平均利潤率6.4%(利潤高);軟裝幾乎可與陶瓷、衛(wèi)浴、地板、吊頂、門窗、衣柜、櫥柜等多品類進行搭配銷售(配套強);并且軟裝是定制行業(yè),需靠線下完成服務(受電商沖擊。
家居建材店與軟裝店,幾乎是天作之合。
這種跨界的經營模式已受到業(yè)界的高度認可,不僅可以把原有的客戶資源激活再消費,滿足客戶消費便利性和整體設計配套性,還可以增強店與店之間的互動引流、優(yōu)勢互補,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客單價,增加多元化盈利空間,實現(xiàn)多店共贏!
家居建材店多開一家軟裝店,近幾年來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它的有效性。
軟裝行業(yè)興起的時間短,還是一塊未充分開發(fā)的處女地。大部分市場還是以夫妻店或者工作室經營,在悶聲發(fā)財。以久經沙場的建材行業(yè)團隊經驗來操持這樣一個店,簡直是小菜一碟。
河北固安的姜皓,一直經營客來福衣柜多年,生意做得還算可以,2017年發(fā)現(xiàn)新商機,加盟蝶依斕,現(xiàn)在如虎添翼,投了50多萬開了一家300平米軟裝窗簾店,客單利潤翻了一番,預計不到一年可以回本。桂林經營馬可波羅瓷磚的文椿源,泉州經營蘭舍硅藻泥的孫云梅,新晃經營冠珠陶瓷的劉小凡,城步經營圣象地板的謝勝帆等,都先后加盟了蝶依斕,都做得出類拔萃,風生水起。
“搭配更好看,我選蝶依斕,一切以用戶的需求出發(fā),24年專業(yè)從事軟裝布藝行業(yè)的公司,成就了全國200多家專賣店合作伙伴。有廣東、湖南兩大生產基地,產品柔性定制,全成品化供應。我們的目標是做百年品牌”,廣東蝶依斕品牌部經理周大松如是說。
在家居建材店日益艱難的當下,多開一家靠譜的軟裝店,或許會帶來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