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人妻互换日韩精品久久影视|又粗又大的网站激情文学制服91|亚州A∨无码片中文字慕鲁丝片区|jizz中国无码91麻豆精品福利|午夜成人AA婷婷五月天精品|素人AV在线国产高清不卡片|尤物精品视频影院91日韩|亚洲精品18国产精品闷骚

首頁       資訊中心       企業(yè)動態(tài)       行業(yè)動態(tài)       安全動態(tài)       行業(yè)資訊       設備資訊       工具資訊       材料資訊       招商代理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技術動態(tài) > 正文
關于桂林毛村3種石灰土Cd形態(tài)分配特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

作者:張毅

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如工業(yè)三廢排放、礦山開采、污水灌溉、農藥施用加劇了有毒重金Cd對土壤的污染。植物對重金屬Cd的吸收以及Cd對植物和微生物的毒性主要取決于土壤中重金屬Cd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而重金屬Cd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分配特征控制著它們的生物有效性、遷移性和潛在毒性。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屬Cd的形態(tài)分配規(guī)律對重金屬Cd污染評價、土壤修復及未污染土壤重金屬Cd容量預測很重要。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針對土壤重金屬Cd形態(tài)分配及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鄭紹建等對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屬冶煉廠區(qū)Cd污染土壤中Cd的形態(tài)分配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得出無論是酸性土壤,還是石灰性土壤,均以交換態(tài)Cd含量為最高;高彥征等對湖北省棕紅壤、黃棕壤和黃褐土中重金屬Cd形態(tài)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

不同污染負荷條件下Cd形態(tài)的分配規(guī)律,得出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屬Cd主要為氧化鐵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且交換態(tài)Cd含量與土壤pH呈負相關;從未污染土到污染土,隨土壤Cd負荷提高,土壤中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Cd的比例增大,殘渣態(tài)、氧化鐵結合態(tài)Cd的比例降低。劉霞等對河北平原潮土和潮褐土2種土壤中Cd的化學形態(tài)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也得出隨著Cd污染程度的增加,其交換態(tài)有增加趨勢。郝漢舟等對耕地土壤Cd形態(tài)及生物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得出Cd以離子交換態(tài)為主。梁彥秋等對沈陽張士污灌區(qū)中土壤中Cd的形態(tài)進行了分析,發(fā)現在該污灌區(qū)土壤中Cd主要以可交換態(tài)和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為主,兩者各占總量的32.4%和33.8%。黃爽等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質對重金屬Cd的影響,得出土壤對鎘的吸附隨土壤pH及有機質質量分數的增大而增大,決定鎘吸附能力的不是黏粒的數量而是其黏粒礦物的組成。然而,上述研究成果比較分散,且主要針對非巖溶地區(qū)土壤,對巖溶地區(qū)石灰土中Cd形態(tài)分配規(guī)律的相關研究還很缺乏。因此,系統(tǒng)地進行巖溶區(qū)典型土壤Cd形態(tài)分配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本研究選取巖溶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3種石灰土(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紅色石灰土)作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土壤基本組分的基礎上,通過改進的Tessier分析法分析Cd形態(tài),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系統(tǒng)地分析。研究結果可為巖溶區(qū)土壤中重金屬Cd環(huán)境背景值的確定及土壤Cd污染的治理提供基礎數據。

1材料與方法

l.l研究區(qū)概況

    研究區(qū)位于桂林市東南側約30 km的潮田鄉(xiāng)毛村,面積約10 km2,地貌上屬于巖溶峰叢洼地和谷地,平均海拔260 m,為優(yōu)良的巖溶生態(tài)試驗場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氣候上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6℃,年平均降雨量1 915.2 mm。區(qū)內地層主要為泥盆系下統(tǒng)(D21)、東崗嶺組(D2d)、融縣組(DJ)及第四系Q,其中D2和Dr為淺海相碳酸鹽巖,巖溶地下河發(fā)育,賦存溶洞裂隙水;D21為一套含鐵砂巖層。研究區(qū)發(fā)育有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及紅色石灰土等3種石灰土,母巖均為石灰?guī)r和白云巖。3種石灰土在區(qū)內分布及厚度不一,其中黑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山腰及山頂巖壁裂隙處,厚度約5-10 cm,碳酸鈣淋溶微弱,土色暗黑,團粒狀結構較發(fā)達,黏土礦物以蒙脫石類為主,為石灰土中相對年幼的土壤。棕色石灰土主要位于山麓坡地,碳酸鈣淋溶作用較強,厚度約10-30 cm,表層有機質含量低于黑色石灰土,團粒結構較不明顯,含有細粒狀鐵錳結核,粘土礦物以蛭石與高嶺石為主,有一定程度的脫硅富鋁化作用。紅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山腳及山丘低洼處,厚度約50-100 cm.母質中碳酸鈣已被淋失,黏粒的機械淋溶淀積作用和脫硅富鋁化作用均較明顯,與黑色石灰土相比,腐殖質層較薄,有機質含量低,缺乏團粒結構,黏土礦物以高嶺石類為主,土壤在發(fā)育階段上已接近于紅壤。區(qū)內地表植被保存較好,石灰土上覆蓋植被以青岡為主的林地和以黃荊、檻木占優(yōu)勢的灌木林。

1.2樣品采集與測試

    采樣點選取在很少受人類活動影響和不受或未明顯受現代工業(yè)污染與破壞的山體中上部陡坎處、山腰處及其附近,采樣土壤有黑色石灰土( YRSHei)、棕色石灰土( YRSZong)、紅色石灰土(YRSHong)等3種土壤,每種土采集深度控制在0-30 cm,采集量均為6 kg,取樣過程按照HJ/T 166-2004進行,現場完成對土壤pH測試、顏色性質描述工作,用竹片取樣,用自封袋進行裝樣。

    樣品取回經過風干、研磨、過目(160目)后進行常規(guī)項目測試和Cd形態(tài)測試。常規(guī)分析項目有pH、Si02、Ca0、有機碳、CEC(土壤陽離子交換量)、A1203、TFe20;3、全Cd、Mn,按DD2005-01、LY/1243 -1999兩標準中的分析方法進行測定;重金屬Cd形態(tài)分級采用朱嬿婉等1989年修改后Tessier五步連續(xù)提取法進行提取,分為交換態(tài)( exchangeable)、碳酸鹽結合態(tài)( carbonate  combined)、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Fe -Mnoxide combined)、有機結合態(tài)(organic combined)、殘留態(tài)( residual)等5種形態(tài)。前4種形態(tài)統(tǒng)稱為可提取態(tài),其中交換態(tài)及碳酸鹽結合態(tài)屬于弱酸溶解態(tài),可分別用MgC12和NaAc溶液提取;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屬于可還原態(tài),可用HAc溶液提。挥袡C結合態(tài)屬于可氧化態(tài),可用HNO3;和H202提;殘渣態(tài)存在于礦物品格中,用差減法計算。土壤基本性狀測試結果見表l。

1.3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SPSS 19.0和Excel 2003對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和相關關系分析。

2分析與討論

2.1 3種石灰土Cd全量及各形態(tài)分配特征

    由表2可知,3種石灰土中全Cd含量為0.82-2.58 mg/kg,均高于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0.6mg/kg),然而采樣點附近5 km2范圍內并沒有沒有工礦業(yè)分布,不存在工礦污染;上游為陡峭山體,無農田分布,不存在農藥、肥料帶來的外源污染;下游零星分布果園,對被采樣土壤也不可能造成次生污染;根據訪問調查,近幾十年附近也沒有大規(guī)模的人類活動,因此,石灰土中的Cd超標可能是原生礦物風化產物中的Cd在土壤次生相中的疊加,導致土壤Cd背景值偏高的一種體現。其中黑色石灰土全Cd含量最高,為2.58 mg/kg,其次為棕色石灰土1.56 mg/kg,紅色石灰土Cd含量最低,僅為0.82 mg/kg。3種石灰土中Cd的5種形態(tài)中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4種形態(tài)也表現出類似的規(guī)律,即黑色石灰土含量最高,棕色石灰土次之,紅色石灰土最低,僅在殘渣態(tài)上表現為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

    以形態(tài)分配系數(分配系數=某一形態(tài)Cd含量/Cd全量)來表示Cd的形態(tài)分配規(guī)律。由圖1可知,堿性黑色石灰土(pH為7.51)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含量最高,分配系數34%,其次為殘渣態(tài),分配系數2g%,有機化合態(tài)最低,分配系數6%,黑色石灰土中Cd形態(tài)分配呈以下趨勢:鐵錳氧化態(tài)>殘渣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堿性棕色石灰土(pH為7.6)中Cd形態(tài)分配特征與黑色石灰土一致,依次為:鐵錳氧化態(tài)>殘渣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其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分配系數37%,殘渣態(tài)Cd分配系數35%,可交換態(tài)Cd分配系數l7%,碳酸鹽結合態(tài)Cd分配系數7%,有機化合態(tài)Cd分配系數4%。酸性紅色石灰土(pH為6.43 )Cd形態(tài)分配與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有較大區(qū)別,Cd形態(tài)以殘渣態(tài)為主,分配系數為76%,其次為碳酸鹽結合態(tài),分配系數為l2%,其它3種形態(tài)Cd分配系數僅為l2%,各形態(tài)Cd分配依次為:殘渣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總體而言,桂林毛村未污染石灰土中,重金屬Cd形態(tài)主要為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占土壤重金屬Cd全量的63%以上,這與湖北省的情況較為一致。

2.2 3種石灰土Cd全量及各形態(tài)含量差異性分析

    已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Si02、Fe的氧化物、Al的氧化物、碳酸鹽、有機物、CEC、pH等對土壤中Cd形態(tài)分配有著重要影響。本研究分析了Si02、TFe2O3、Al203、Ca0、有機碳、Mn、CEC、pH等8種土壤成分與Cd全量及各形態(tài)間的關系(表3),揭示出3種石灰土Cd全量及各形態(tài)差異性機理。

2.2.1主要影響因子與Cd全量、各形態(tài)相關關系

    由表3可知,Si02、TFe203、A1203與Cd全量及5種形態(tài)均成負相關關系,其中TFe203與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相關系數為-0.999,成極顯著負相關;與Cd全量、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的相關系數也達到了-0.9以上;Si02與殘渣態(tài)Cd相關系數達到了-0.94。Ca0、有機碳、Mn、CEC、pH與Cd全量及5種形態(tài)成正相關關系,Ca0、Mn、CEC與Cd全量、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相關系數均達到0.9以上,其中Ca0與有機結合態(tài)Cd相關系數為1,CEC與Cd全量、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相關系數均在0.99以上,成極顯著正相關?傮w而言,與可交換態(tài)Cd相關性最顯著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Al203,正相關因子為CEC;與碳酸鹽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正相關因子為CEC;與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正相關因子為Mn;與有機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正相關因子為Ca0、CEC;與殘渣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Si02,正相關因子為有機碳。

2.2.2  Cd全量及其各形態(tài)影響因子分析

2.2.2.1  可交換態(tài)Cd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中可交換態(tài)Cd含量占總Cd含量百分數5%-22%,含量上黑色石灰土(0.57 mg/kg》棕色石灰土(0.27 mg/kg》紅色石灰土(0.037 mg/kg)。而從表3可知,與可交換態(tài)Cd相關性較好的因子有黏土礦物成分( TFe203、Al203)、CEC、Ca0、有機碳、Mn。究其原因有兩方面,一是Ca0,有機碳、Mn等物質的存在使得土壤中的一部分Cd以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的形式存在,對可交換態(tài)Cd的含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二是黏土礦物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陽離子交換量,能夠有效吸附Cd離子,這是因為黏土礦物均屬于薄片層狀結晶構造,由硅氧片和水鋁片或水鎂片相重疊而成,在重疊的過程中常常發(fā)生半徑相近的離子取代一部分鋁或硅的現象,這種取代作用稱為同晶置換作用。由于同晶置換作用的存在,晶胞八面體中部分A13+可被Cd2+等低價陽離子取代,四面體中部分Si4+可被A13+取代,從而使得晶胞表面負電荷過剩。3種石灰土中黏土礦物含量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其對交換態(tài)Cd的吸附能力依次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即黏土礦物的多少進一步控制著可交換態(tài)Cd的含量。

2.2.2.2碳酸鹽結合態(tài)Cd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中碳酸鹽結合態(tài)Cd表現出2個特征:一是3種石灰土中碳酸鹽結合態(tài)Cd含量占總Cd含量均≤l0%,在5種形態(tài)中僅比有機結合態(tài)Cd高,這是因為碳酸鈣對Cd的親和能力高于有機質。二是碳酸鹽結合態(tài)Cd含量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眨土,這是因為碳酸鹽結合態(tài)Cd與碳酸鹽的含量相關性較好(表3中碳酸鹽結合態(tài)Cd與Ca0相關系數達0.993),3種石灰土中黑色石灰土因碳酸鈣淋溶微弱,單位土質量中Ca0含量高達2.88%,形成的碳酸鹽結合態(tài)Cd最多,達到了024 mg/kg;棕色石灰土碳酸鈣淋溶作用較強,單位土體Ca0含量相對較少(1.12%),形成的碳酸鹽結合態(tài)Cd相對較少,為0.11mg/kg;紅色石灰土母質中碳酸鈣已基本被淋失,單位土體Ca0含量僅為0.31%,土體中存在的碳酸鹽結合態(tài)Cd最少,為0.014 mg/kg。

2.2.2.3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含量百分數介于12%-37%,含量上黑色石灰土(0.87 mg/kg》棕色石灰土(0.58 mg/kg) 〉紅色石灰土(0.099 mg/kg),其中黑色石灰土為紅色石灰土的8.78倍,棕色石灰土為紅色石灰土的5.82倍。而從3種石灰土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與Mn氧化物含量關系可知,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在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的含量分別為紅色石灰土中的8.78倍、5.82倍,而Mn氧化物在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的含量分別為紅色石灰土中的2.78倍、2.25倍。即隨著錳氧化物總量的增加,其對Cd的吸附量也在增加,但增減的倍數并不一致,說明Mn及其氧化物是影響土壤中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的重要因子,但不是唯一因子。有機物、碳酸鹽的存在對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也有一定影響,這從表3相關關系得到了印證,即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不僅與錳及其氧化物呈顯著正相關,還與Ca0、有機碳呈顯著正相關。

2.2.2.4有機結合態(tài)Cd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中有機結合態(tài)Cd表現出2個特征:一是有機結合態(tài)Cd含量占總Cd含量均≤6%,與其它形態(tài)相比,處于低水平。二是有機結合態(tài)Cd含量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其原因有以下3方面:(1)Cd2+與土壤中有機配位體形成配合物的能力很弱,從而導致土壤中有機結合態(tài)Cd含量少。(2)土壤中有機物含量對有機結合態(tài)Cd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黑色石灰土因碳酸鈣淋溶微弱,黏土礦物含量少(Fe、Al氧化物含量低于其它2種土),有機物含量最高,其提供的有機配位體相對最多,從而形成的有機態(tài)Cd含量也相對最高,達到了0.16 mg/kg;棕色石灰土次之,形成的有機態(tài)Cd為0.06 mg/kg;而紅色石灰土碳酸鈣已基本被淋失,黏粒的機械淋溶淀積作用和脫硅富鋁化作用均較明顯,有機物含量最低,其提供的有機配位體也相對最少,從而形成的有機態(tài)Cd含量也相對最低,僅為0.016 mg/kg。(3)提高土壤pH可改變有機質表面性質和溶液中Cd存在的形態(tài),增加土壤有機質對Cd的吸持,使有機質結合態(tài)Cd的分配系數在堿性土壤(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均相應的大于酸性土壤(紅色石灰土)。上述原因與表3中有機態(tài)Cd含量與有機碳、Ca0呈顯著正相關,與pH呈正相關,與TFe203、Al。03呈負相關相吻合。

2.2.2.5殘渣態(tài)Cd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中殘渣態(tài)Cd含量占總Cd含量百分數2g%_76%,與其它形態(tài)相比,處于高水平。含量上黑色石灰土(0.74 mg/kg)>紅色石灰土(0.62 mg/kg)>棕色石灰土(0.54 mg/kg),其中黑色石灰土為紅色石灰土的1.12倍,棕色石灰土為紅色石灰土的0.87倍。而從表3可知,與殘渣態(tài)Cd相關性最好的因子有有機碳(相關系數0.845)和Si02(相關系數為-0.94),究其原因是因有機質含有大量的官能團,它的比表面積對鎘離子的吸附能力遠遠超過其它任何的礦質膠體,有機質強力吸附鎘形成絡(螯)合物降低了植物對鎘的吸收。而硅酸鹽對Cd的吸附僅表現為陽離子交換作用(Cd置換出硅酸鹽中的K、Na等陽離子),其吸附的Cd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交換出來的,具有一定活性,硅酸鹽吸附交互態(tài)Cd越多,最終形成的殘渣態(tài)必將越少,這也是殘渣態(tài)Cd與Si02呈顯著負相關的原因。

2.2.2.6  Cd全量影響因子分析

    3種石灰土Cd全量含量為0.82-2.58 mg/kg,總體規(guī)律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其中黑色石灰土中Cd全量為紅色石灰土中的3.14倍,棕色石灰土為紅色石灰土的1.9倍。上述現象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來解釋:(1)pH值的影響。以往研究表明,當pH值為7.5及以上時,交換吸附態(tài)的Cd則很難被解析出來,隨著土壤pH值的降低,CdCO。和CdS的可溶性增加,從而導致水溶態(tài)的Cd含量增加,同時也可以促進土壤膠體所交換吸附的Cd解析出來,在雨水進一步淋濾作用下,水溶態(tài)的Cd隨水流遷移,從而導致土中一部分Cd丟失。(2)Mn及其氧化物的影響。相關關系表明,Mn與全Cd相關系數為0.948,成顯著正相關,這是因為Mn及其化合物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性質和較高的比表面積,隨著Mn及其化合物含量在紅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依次增加,其對Cd的吸附量(形成鐵錳氧化態(tài)Cd)也相應增加,從而一定程度地增加了Cd全量。(3)碳酸鹽的影響。相關關系表明,土壤中Ca0含量與全Cd相關系數為0.993,成顯著正相關。這是因為隨著土壤中CaCO。含量的增加,相應的增加了碳酸鹽結合態(tài)Cd的含量,這在3種石灰土中得到了證實。

3結論

    (l)重金屬Cd全量在3種石灰土中的分布規(guī)律為:黑色石灰土(2.58 mg/kg)>棕色(1.56 mg/kg)>紅色(0.82 mg/kg),均高于土壤環(huán)境質量二級標準值( 0.6mk/kg)。3種石灰土中Cd 5種形態(tài)中,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4種形態(tài)也表現出類似的規(guī)律,即黑色石灰土含量最高,棕色石灰土次之,紅色石灰土最低,僅在殘渣態(tài)上表現為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

    (2)-般而言,在pH>7的石灰性土壤中鎘多以CdC03、Cd3( P04)2、Cd( OH)2和CdS等難溶的形態(tài)存在,其中以CdCO2為主(或以碳酸鹽結合態(tài)存在)。然而本次實驗結果顯示,3種土壤中碳酸鹽結合態(tài)Cd含量均較低,僅占總鎘的2%~9%,說明隨著地域氣候條件、土壤性質的變化,重金屬Cd在土壤中的形態(tài)分配規(guī)律也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

    (3)同一氣候條件下巖溶區(qū)不同類型石灰土中,Cd形態(tài)分配特征存在差異,3種石灰土中,黑色石灰土有效態(tài)Cd、碳酸鹽結合態(tài)Cd、有機結合態(tài)Cd最高,棕色石灰土次之,紅色石灰土最低;紅色石灰土Cd殘渣態(tài)最高,棕色石灰次之,黑色石灰最低。總體而言,3種未污染的石灰土中,重金屬Cd形態(tài)主要為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和殘渣態(tài),占土壤重金屬Cd全量的63%以上,這與湖北省的情況較為一致。

(4)Cd 5種形態(tài)與Si02、TFe203、A1203、Ca0、有機碳、Mn、CEC,pH等8種土壤成分的相關關系表明,與可交換態(tài)Cd相關性最顯著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A1203,正相關因子為CEC;與碳酸鹽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O3,正相關因子為CEC;與鐵錳氧化物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正相關因子為Mn;與有機結合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TFe203,正相關因子為Ca0、CEC;與殘渣態(tài)Cd相關性最大的負相關因子為Si02,正相關因子為有機碳。

4摘要:為了了解巖溶區(qū)土壤中重金屬Cd形態(tài)分配特征,在桂林毛村人類活動稀少區(qū)采集了黑色、棕色、紅色3種石灰土。通過原子光譜儀測試了Cd全量,運用改進的Tessier分析法測定了3種石灰土巾Cd的有效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及殘渣態(tài)等5種形態(tài),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r分析。結果表明:3種石灰土中Cd全量大小依次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形態(tài)測試結果表明,黑色石灰土和棕色石灰土中Cd形態(tài)以鐵錳氧化態(tài)和殘渣態(tài)為主,占土壤Cd全量的63%以上,且5種形態(tài)含量大小順序均為鐵錳氧化態(tài)>殘渣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紅色石灰土Cd形態(tài)以殘渣態(tài)為主,占土壤Cd全量的76%,形態(tài)分配特征為殘渣態(tài)>鐵錳氧化態(tài)態(tài)>可交換態(tài)>碳酸鹽結合態(tài)>有機結合態(tài)。相關關系表明,土壤巾Si02、TFe203、A1203與Cd的5種形態(tài)成負相關關系,Ca0、有機碳、Mn、CEC,pH與Cd的5種形態(tài)成正相關關系。研究結果可為巖溶區(qū)土壤重金屬Cd污染修復與治理提供基礎數據。

關鍵字:
About Us - 關于我們 - 服務列表 - 付費指導 - 媒體合作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常見問題 - 友情鏈接
Copyright©2014安裝信息網 www.7837555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務熱線:4000-293-296 聯(lián)系電話:0371-61311617 傳真:0371-55611201 QQ: 郵箱:zgazxxw@126.com 豫ICP備14022578號-2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安全聯(lián)盟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