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內(nèi)蒙古安全網(wǎng) 內(nèi)蒙古質(zhì)量網(wǎng) 內(nèi)蒙古論文網(wǎng) 內(nèi)蒙古資訊網(wǎng)
【摘要】 目的 探討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22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 每組110例。對照組給予針灸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給予推拿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0.00%, 對照組總有效率64.55%, 兩組對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jié)論 針灸配合推拿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臨床效果顯著, 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guān)鍵詞】 針灸;推拿;椎動脈型頸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2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1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manipulation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0.00%,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4.55%.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anipul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disease condition with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wid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Cervic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 該病發(fā)病后, 病程比較長, 患者會出現(xiàn)顯著的頭暈、頸部疼痛等現(xiàn)象,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為此, 患者要及時到醫(yī)院接受治療。目前, 臨床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常用的方法是針灸配合推拿治療, 臨床效果顯著, 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本研究對2013年4月~ 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情況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3年4月~ 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2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 經(jīng)過診斷, 均確診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 隨機將其分為兩組。研究組110例患者, 年齡30~75歲, 平均年齡(55.37±10.75)歲, 病程6個月~3年, 平均病程(1.96±1.51)年;對照組110例患者, 年齡30~74歲, 平均年齡(55.28±10.49)歲, 病程5個月~3年, 平均病程(1.75±1.6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的治療方法為針灸治療法, 患者取坐立姿勢, 或者是俯臥姿勢, 醫(yī)務(wù)人員指導患者盡量放輕松, 使肩部處于放松狀態(tài)。然后取風池、百會、風府、太沖、頸夾脊穴、內(nèi)關(guān)以及大椎等穴位, 對各個穴位做消毒處理, 取0.35 mm×40 mm的毫針, 先刺患者的百會穴, 針尖方向向后, 平刺0.5 ~0.8寸, 刺風池穴位時, 針尖向患者的鼻尖方向, 刺1.0~1.5寸, 大椎穴向脊柱方向, 刺0.5寸, 刺風府穴位時, 針尖方向指向患者的下頜部位, 慢慢向下刺, 刺深0.5寸, 對于太沖、內(nèi)關(guān)等穴位, 垂直刺入1.0寸即可[1]。當針刺各個穴位完畢之后, 進行捻轉(zhuǎn)平補平瀉手法, 問患者是否感覺到酸脹, 留針時間持續(xù)大約0.5 h, 在此過程中, 時隔10 min行針1次, 1次/d, 7 d為1個療程, 持續(xù)治療2個療程。在此基礎(chǔ)上, 研究組患者配合使用推拿治療, 即患者以坐位的姿勢, 醫(yī)務(wù)人員在患者背后, 采用中指與食指相互配合按揉患者頸部兩邊的肌肉、韌帶, 持續(xù)按揉10 min, 使患者頸部肌肉放松。然后患者仰臥在床上休息, 將枕頭拿掉, 醫(yī)務(wù)人員在患者的頭部后, 按壓患者的風池穴, 指腹按壓時慢慢增加力度, 患者有酸脹感后, 以這個力度繼續(xù)進行按壓, 中指以逆時針的方向按揉, 拇指指腹按壓患者的百會穴, 逆時針、順時針更換按揉, 并以相同的方法按壓患者的大椎、風府穴以及內(nèi)關(guān)等穴位。每日進行推拿0.5 h, 推拿14 d(1個療程), 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2]。
1. 3 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經(jīng)過治療后, 患者頸部可正常活動, 無頭暈、頸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效:患者存在的頭暈、頸部疼痛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 后頸肩部活動時, 有輕微的疼痛感, 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治療才可康復;無效:經(jīng)過治療之后, 患者頭暈、頸部疼痛等臨床癥狀并沒有緩解, 甚至更加嚴重, 后頸肩部疼痛感顯著?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經(jīng)過治療之后,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病情均得到一定的改善, 研究組總有效率90.00%, 對照組總有效率64.55%, 兩組對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3. 1 椎動脈型頸椎病分析 近年來, 椎動脈型頸椎病發(fā)病率不斷增多, 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造成椎動脈型頸椎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種因素使椎動脈受到壓迫, 致使椎動脈部位的血管發(fā)生變形, 導致頸椎疾病,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3]。該疾病高發(fā)人群為中老年人, 患上此病后, 患者常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及時治療是提高治愈率的關(guān)鍵, 目前, 臨床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比較理想的治療方法是針灸配合推拿治療, 刺激患者穴位, 配合推拿使患者肌肉得到放松, 加快康復。
3. 2 椎動脈型頸椎病針灸配合推拿治療分析 采用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 主要原因是通過針刺穴位, 使患者頸部肌肉得到放松, 避免頸椎發(fā)生退變, 造成血管受到壓迫等, 從而達到加快患者血流速度的目的, 并具有加大椎動脈內(nèi)徑的作用, 從而有效改善
上一篇:淺談計算機輔助審計在稅收征管審計中的應(yīng)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