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的反思─淺談新教師的成長
論文關鍵詞:教學,反思,新教師,成長
一、求知是新教師成長的先決條件。
“求知”是指一種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知識的行為。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強烈沖擊下,學習對一個教師而言已不再有階段性的界定,已成為教師的“終身大事”。
1、拓寬知識領域。初為人師,無論從教學還是教育的角度出發(fā),都應有“求知若渴”的積極心態(tài)。新教師雖然具有較全面的專業(yè)知識,但也應該繼續(xù)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并在知識的聯(lián)系和縱深上下功夫。“學生一碗水,教師一桶水”的觀念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師的要求,“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要求教師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給學生一桶新鮮的“活”水。
2、多方面學習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在集體備課和教研活動中,汲百家之所長,為我所用;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了解學生喜好,洞察學生心理,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參與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中,虛心學習他人管理組織學生的“靈丹妙藥”;在學校為教師提供的每一次培訓中,把握機會,迅速提升自己。
總之,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圍有利于自身發(fā)展和進步的資源,不斷學習是新教師成長的前提條件,也會給新教師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實踐是新教師成長的中心環(huán)節(jié)。
學以致用,學得的知識和經驗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出其正確性并真正體現(xiàn)出其應有的價值。因此,實踐是新教師成長過程中的一個中心環(huán)節(jié)。
1、要勇于實踐。一切正確和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在其實施的初期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感,敢于打破神秘感,大膽實踐是新教師應有的魄力。新課程改革提出“開放、民主、科學、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和交流合作的課堂教學。要將這一理念真正運用到教學中,就需要勇于實踐的勇氣和精神。
2、要“即時實踐”。當今社會,各個領域都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不進則退。新觀念,新方法,如果不即時付諸于實踐,很快就會落后,失去其原有的價值。“網絡教育”目前就是一種新穎而有實效的教育理念。即時把它所倡導的“交流合作,自主學習,動手操作,資源共享”等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會使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中如虎添翼,新教師的成長也會因此而領先一步。
3、要善于實踐。這一點,給新教師的實踐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即要求新教師成為實踐中的“智者”。在實踐中要善于總結自己和他人成功的經驗,少走彎路,減少失敗,提高工作效率。有經驗的教師,無論是在教育還是教學上都有他們的法寶,多觀察,多體會,多請教,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反思是新教師成長的飛躍。
所謂反思是指新教師應善于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以獲得持續(xù)的終身發(fā)展,達到成長的質的飛躍。實踐是中心,反思是中心之關鍵。一個不懂得反思自己成敗的教師,是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成長的。反思應以求知與實踐這兩個層面為出發(fā)點。
1、從知識層面來講:通過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自己教學的反饋和需要,即時補充自身知識的不足,和學生共同成長進步。同時,更應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科學的進步,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并以此反作用于教學。
2、從實踐這個層面來講:應在每一次上課或組織學生活動后,認真總結,檢討成敗得失,做好教學反思,研究出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求今后取得更大的進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只要長期堅持,從細微處入手,日積月累,終究會有驚人的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求知、實踐、反思”是新教師成長歷程中的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三者缺一不可,它們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共同決定著新教師的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堅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反思,就一定會成為一名符合現(xiàn)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