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導管即阿蘭蒂氏靜脈導管(ductus venosus Aran-tii)。是哺乳類胎兒期連接肝臟而產(chǎn)生的靜脈。當家囊或胎盤發(fā)達后,從尿囊或胎盤來的一部分血液,自尿膜靜脈(allantoic vein)即臍靜脈(umbilicalvein),通過此靜脈導管直接進入后大(或下腔)靜脈。而其余部分的血液,則不經(jīng)過靜脈導管,而是經(jīng)肝門靜脈匯合于后大(或下腔)靜脈。靜脈導管隨著尿囊和胎盤的發(fā)育而增大,但是,胎兒出生后,隨著尿囊和胎盤機能的消失,靜脈導管退化。在鳥類胚胎上,亦將相當于靜脈導管的器官稱為靜脈導管。
摘要:目的 探討預見性護理預防化療過程中深靜脈導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100例采用深靜脈置管進行腫瘤化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干預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深靜脈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結果 干預組1例完全堵塞, 3例部分堵塞, 總堵塞率8.0%;對照組6例完全堵塞, 7例部分堵塞, 總堵塞率26.0%。對照組總堵塞率顯著高于干預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采用深靜脈導管通路輸注化療藥物的護理過程中, 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的理念, 及時發(fā)現(xiàn)高凝狀態(tài), 及時進行處理, 能夠顯著降低深靜脈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深靜脈導管;堵塞;化療
化療仍然是治療或者輔助治療癌癥的重要方法。經(jīng)淺表靜脈給藥, 化療藥物外滲容易導致周圍組織損傷, 發(fā)生靜脈炎等, 并且反復穿刺, 造成患者痛苦。因此, 目前經(jīng)深靜脈穿刺置管給藥仍然是化療藥物輸注的重要方法, 但深靜脈穿刺導管容易導致導管堵塞[1]。本科采用預見性護理預防深靜脈穿刺導管堵塞情況,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7月在本院化療的100例癌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深靜脈穿刺置管通路進行化療。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干預組中男31例, 女19例, 平均年齡(63.1±9.6)歲;其中胃癌12例, 肺癌11例, 食管癌6例, 大腸癌7例, 肝癌5例, 前列腺癌5例, 乳腺癌4例;經(jīng)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21例, 股靜脈置管14例, 頸內(nèi)靜脈置管15例。對照組中男32例, 女18例, 平均年齡(64.2±11.5)歲;其中胃癌10例, 肺癌13例, 食管癌8例, 大腸癌4例, 肝癌4例, 前列腺癌6例, 乳腺癌5例;PICC 19例, 股靜脈置管17例, 頸內(nèi)靜脈置管14例。本研究經(jīng)過醫(yī)學倫理學會同意。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留置導管常規(guī)消毒, 良好固定, 預防感染, 定時觀察, 預防空氣栓塞、靜脈炎、導管堵塞、出血等并發(fā)癥。干預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對所有參與護理干預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 成立固定的護理小組;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綜合判斷, 找到潛在的護理問題, 并及時給予預防措施, 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 密切觀察患者血象, 血小板(PLT)>300×109/L時,采用濃肝素封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深靜脈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深靜脈堵塞情況判斷:通暢:接輸液器前回抽時有回血, 生理鹽水沖管后, 接輸液器, 開至最大滴速, 重力滴速>60滴/min;部分堵塞:接輸液器前回抽時有回血, 生理鹽水沖管后, 接輸液器, 最大重力滴速21~60滴/min;完全堵塞:接輸液器前回抽時無回血, 或者沖管后, 最大重力滴速≤20滴/min。總堵塞率=完全堵塞率+部分堵塞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干預組1例完全堵塞, 3例部分堵塞, 總堵塞率8.0%;對照組6例完全堵塞, 7例部分堵塞, 總堵塞率26.0%。對照組總堵塞率顯著高于干預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癌癥患者大多存在高凝狀態(tài), 表現(xiàn)為凝血因子增加、纖維蛋白原水平增加, 纖維蛋白降解物升高, PLT水平升高。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 但是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化療藥物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采用淺表靜脈通路輸注化療藥物, 容易發(fā)生藥物外滲, 導致組織損傷, 甚至壞死, 也可導致靜脈炎等, 并且一旦發(fā)生外滲, 需要反復穿刺, 增加患者的痛苦, 也增加護理負擔。因此臨床上常用深靜脈置管建立通路, 輸注化療藥物。但因惡性腫瘤患者本身容易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 因此深靜脈導管容易發(fā)生堵塞的情況。
護理是臨床醫(yī)療活動重要的組成部分, 良好的護理能夠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緩解患者痛苦, 促進患者恢復。預見性護理是護理人員采用護理程序, 對患者的全面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預知護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從而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 避免可能風險的發(fā)生[2, 3]。預見性護理的原則是先預防, 后治療, 從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減少護理事故的發(fā)生, 減少護理糾紛[4]。在本次研究中, 所有參與預見性護理研究的護理人員均經(jīng)過的專門的培訓, 培訓內(nèi)容包括導致深靜脈導管堵塞的原因, 癌癥患者高凝狀態(tài)的機制, 高凝狀態(tài)的判斷方法, 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時的處理方法等。培訓使護理人員能夠對患者的綜合情況進行評估, 分析是否容易發(fā)生深靜脈導管堵塞情況, 并及時給予處理。在本次研究中, 密切觀察患者血象, 當PLT>300×109/L時,采用濃肝素封管。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組患者深靜脈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因此, 在臨床工作中, 采用深靜脈導管通路輸注化療藥物的患者, 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常規(guī), 掌握PLT水平, 根據(jù)結果及時與醫(yī)生進行溝通, 采取必要的措施, 預防導管堵塞。
綜上所述, 在采用深靜脈導管通路輸注化療藥物的護理過程中, 采用預見性護理干預的理念, 及時發(fā)現(xiàn)高凝狀態(tài), 及時進行處理, 能夠顯著降低深靜脈導管堵塞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鄭敏, 詹丹丹, 陳亭.尿激酶用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深靜脈導管堵塞的護理體會.西南軍醫(yī), 2015, 17(1):90-92.
[2] 姜慧萍, 趙國鳳.預見性護理在顱腦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壓瘡預防管理中的作用.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5, 18(7):132-133.
[3] 樊雪芹.預見性護理對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手術患者術后譫妄的影響.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19(6):59-61.
[4] 閆磊.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45例中的應用.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雜志, 2015, 24(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