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寫作作為一種重要的輸出形式,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利用圖式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這種尷尬的境地,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關鍵在于啟發(fā)學生主動思考,通過閱讀來積累語言圖式,與時俱進增強內容圖式,了解形式圖式并整理其思維模式。
論文關鍵詞:圖式理論,語言圖式,內容圖式
多年來,我國學生的英語學習處于投入多產出少的尷尬境地。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很好的語言環(huán)境,只能靠死記硬背來習得詞語,反復做題通過考試內容圖式,而主動的輸入和輸出較少。Krashen (1982)認為,語言習得是通過語言輸入來完成的[1]。沒有足夠的輸入就不能產生有質量的輸出論文格式模板。寫作作為一種重要的輸出形式,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利用圖式理論,可以幫助學生擺脫這種尷尬的境地,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一、圖式理論
圖式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932年。心理學家Bartlett[1]在自己的著作中第一次談到圖式。所謂圖式是以等級層次的形式在長期記憶中儲存的一組相互作用的知識結構或構成認識能力的信息模塊。圖式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初由Carrel[2]等人提出的。在他們看來,人們在理解新事物時,首先要將新事物與已有的知識和背景知識聯(lián)系起來,然后才能理解輸入的新信息。
圖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語言圖式,指作者已有的語言知識內容圖式,即詞匯、語法和句型的基礎知識。語言圖式是英語寫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論文格式模板。寫作時,作者根據文章的關鍵詞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是放在實際的語境中,卻是不那么地道。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足夠的內容圖式。形式圖式是指作者對寫作體裁、篇章結構的熟悉程度。即學生對各種文本篇章結構的知識。
二、圖式理論對英語寫作的啟發(fā)
(一)、積累語言圖式,做到有米可炊。
圖式是在例子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圖式的形成和激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內容圖式,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匯。這里不是指單純地死記硬背單詞表中或課文中出現的生詞,而是聯(lián)系已知的單詞,將新詞適當的進行分門別類,并且掌握其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英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詞匯搭配多數是約定俗成的,因此固定搭配也是詞匯積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論文格式模板。
。ǘ、增強內容圖式,做到與時俱進。
所謂知識不僅是指語言知識的學習內容圖式,而且包含更廣泛意義的知識,如英語國家的民族特質、地理風情、文化習俗等背景知識。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世界知識的更新速度是如此之快。因此,學生除了要學習課本知識之外,更多的是閱讀大量課外雜志、新聞報道等,增強大腦中內容圖式的存儲,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其內容圖式。
。ㄈ、了解形式圖式內容圖式,整理思維模式
三、結語
了解圖式理論及其類別只是紙上談兵,在實際寫作中的應用才是關鍵之舉。因此,理論知識和前提條件具備的情況之下,教師應盡量多給學生布置寫作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激情,讓他們在不斷地練習中得到提高,并給予及時的回饋與建議,這樣學生才能保持高度的寫作熱情,其寫作能力才能最終得到全面真正地提高。
參考文獻
[1]Krashe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Pergamon, 1982.
[2]Carrell.Schemata Ther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 TESOLQuarterly, 1983,17(4):553-573.
[3]Kphlan, R.B.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Educa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86(3): 7-20
上一篇:淺析尊重關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
下一篇:中國網絡皮欽語作為語言變體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