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作為精品課程網上評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需在網上提供不少于50分鐘的現(xiàn)場教學錄像。教學設計。使得制作中三者之間充分地交流和溝通。在制作中對交流的溝通不重視或者說不到位。傳統(tǒng)的交流與溝通手段還要再細化。
論文關鍵詞:精品課程,教學錄像,設計,制作,交流,溝通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課程。[1]課堂教學錄像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形象地、直觀地呈現(xiàn)教學活動的全部,能真實再現(xiàn)主講教師的授課風格及教學效果!秶揖氛n程建設工作實施辦法》國家精品課程申報條件中明確提出,為評價主講教師個人的授課效果,需在網上提供不少于50 分鐘的現(xiàn)場教學錄像?梢姙榱藢崿F(xiàn)精品課程“共享教學資源”的目標,作為精品課程網上評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作用不可忽視。制作出在教學、科學、藝術等各方面都具備高質量的精品課程教學錄像是教師、制作人員、學生的共同目標。而因為制作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專業(yè)性強、技術性高,使得制作中三者之間充分地交流和溝通,對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在制作中對交流的溝通不重視或者說不到位,影響了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教學效果和質量,降低了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的工作效率。如何加強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中各方的交流和溝通,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探討。
一、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中的交流與溝通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板書、提問、回答等是上課時教師與學生間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手段。精品課程教學錄像需要放在網上以視頻為媒介供受眾觀摩,它的教學又產生了一些要強調的交流渠道和溝通方法,它們包括多媒體教學、教師形體語言等,屬于非語言交流。同時傳統(tǒng)教學交流手段在電視屏幕上將被強調,放大,任何瑕疵都會讓受眾一覽無遺。所以,在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中,傳統(tǒng)的交流與溝通手段還要再細化,新的交流與溝通手段要引起足夠重視。
制作人員的工作就是要把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呈現(xiàn)在屏幕上設計,主講教師與制作人員的交流與溝通對很好地表現(xiàn)這一活動,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非常關鍵。這種交流與溝通主要是教師要讓制作人員明白其教學理念,教學設計,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及流程,從而讓制作人員把握好攝像機鏡頭的景別轉換和機位的調度等。而制作人員要向教師和學生介紹制作中一些要求,諸如語言的要求、多媒體教學的技術要求、制作環(huán)境中機位的擺放等。使得教師和學生對整個制作過程及表現(xiàn)手法有一個大概了解,在制作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表現(xiàn)。有了充分的交流,才能有良好的配合,才能完成一部教學效果理想、視覺制作精良的精品課程教學錄像雜志鋪。
二、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中交流與溝通的缺失
1.上課的節(jié)奏
這里我們首先要提出一個上課節(jié)奏的問題,教師授課時如果語言速度過快,學生聽課時容易有疲勞感,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拍,對教學內容吃不透。根據(jù)制作人員的以往經驗,在制作精品課程教學錄像時,由于不僅要面對現(xiàn)場學生們的眼睛,還要面對數(shù)臺攝像機鏡頭這樣特殊的“眼睛”,90%左右的授課教師語速會比平時上課要快,而且會越講越快,往往課程結束時,比計劃用時要少很多,這樣不僅教學效果不佳而且打亂了教學計劃,影響了教學和制作工作。這種情況是由于教師緊張引起的。由于緊張,課堂內教師與學生語言上的交流幾乎消失,教師只顧自己講課而不顧學生反應,甚至還會有埋頭讀稿,語氣不連貫,口頭禪泛濫等問題,課堂內那個平日里學生眼中瀟灑自如,侃侃而談的老師消失了,學生與教師的課堂互動顯得生硬又不自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形體語言的表達
美國心理學家艾伯爾?梅柏拉曾經對語言行為傳遞信息的效果進行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課堂信息傳遞的總效果= 7% 的詞語+38% 的聲音+ 55% 的人體動作、面部表情。[2]公式中的人體動作、面部表情即屬于形體語言。作為一種無聲的交流,形體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主講教師必須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應該都具備了相當強的語言表答能力,但在鏡頭前的形體語言表達不盡人意。這表現(xiàn)在教師在鏡頭前表情呆板,動作僵硬,眼神飄忽,著裝隨意等,不能滿足電視屏幕的要求。
3.課前準備
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前,主講教師與制作人員溝通不暢,設計不周到,會使得制作人員不了解教師授課的重點、難點,僅從影視藝術的角度去構思畫面,結果授課中應該強調的地方忽略了設計,畫面景別的選擇不到位,應該在屏幕上展示的過程沒抓拍到。同時,由于主講教師和學生不了解拍攝的具體方法和表現(xiàn)手段,會導致師生與攝像機配合不好的情況發(fā)生。
4.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給學生帶來了圖文并茂、聲像并舉的多元化信息,以此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在精品課程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增強。[3]在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中用多媒體信息與學生交流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板書,其藝術性要求更高。以多媒體教學中廣泛使用的課件制作軟件PowerPoint為例,眾多教師在使用時,對色彩把握不好,版面設計凌亂,單幅畫面信息容量太大,視頻成像效果不理想。這些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明顯,但對于要放到網上的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來說,將會嚴重影響收視效果。這時制作人員從自身專業(yè)出發(fā),往往可以給出教師一些合理的建議。
三、促進交流與溝通 達成共識
1.充分利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
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主講教師多半都沒有受過出鏡的專業(yè)培訓,也沒有在鏡頭前表現(xiàn)的經歷,所以不能按照主持人對語言的駕御能力來要求他們。他們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得心應手,在鏡頭前未必能完全發(fā)揮常規(guī)課的教學水平及達到常規(guī)課的教學效果。[4]為了讓他們消除緊張情緒,控制好上課節(jié)奏,要充分利用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隨著課堂教學的逐步展開,通過提問、回答、討論等一系列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氣氛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們的情緒又反饋給講課教師,使得教師在講課時忘記了緊張,可以有條不紊地講下去,從而發(fā)揮出真實的教學水平。由于擺脫了緊張情緒,上課的節(jié)奏控制住了,面部表情更加自然,語言表述更加流暢,脫稿講課成為可能。
2.教師形體語言塑造
教師形體語言塑造主要關注的是主講教師的儀態(tài)、著裝。端莊穩(wěn)重的儀態(tài),得體的著裝,可以增強電視畫面的視覺感染力,提升視覺效果。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自己的儀態(tài)。1)發(fā)型合適,不要留頭發(fā)遮住臉部的發(fā)型;2)精神飽滿,站姿挺拔,避免佝胸、伸頭等不雅形體動作;3)允許略施淡妝,但不宜佩戴飾物。教師的著裝必須整潔,大方。并要注意服裝的色彩要與個人膚色相協(xié)調,還要與授課環(huán)境和課程內容相協(xié)調。以視頻成像技術角度來講,服裝忌黑白色,以淺灰,藏藍,咖啡色或暖色(女教師)為佳設計,衣服顏色還要和背景顏色相協(xié)調。外套裝與內襯衣的顏色須有反差,不要穿細條、細格或細碎花的衣服。
3.課前設計與策劃
我們要著重強調教師與制作人員在課前的交流與溝通,做好課前的設計與策劃。這主要基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制作人員對教育教學的理論和方法的理解,沒有教師那樣透徹;對教師所授課程的專業(yè)不熟悉,對所授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了解,這樣容易導致制作時教學情境表現(xiàn)不足。二是授課教師對整個拍攝過程不了解,以為我只要上好了課,就能幫我拍好。殊不知制作過程是一個繁雜的技術工作,要靠團隊的合作,更需要教師的配合雜志鋪。所以,為了讓制作人員盡快熟悉授課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和他們交流:1)告知整體設計及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及流程;2)明確使用了哪些教學形式和方法;3)多媒體教學如何展示。同時,為了讓教師和學生盡快進入角色、適應教學錄像節(jié)目制作的要求,制作人員可以在制作前先做以下的工作:1)可以先讓主講教師看一些其他教師的視頻教材,這些視頻教材包括正面和反面的例子,讓主講教師對各類講課狀態(tài)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而對自己的講課方式有所定位。還可將主講教師自己講課內容先拍攝片段(試拍),然后回放給他們看,從片中找出不足,幫助他們找到鏡頭前的感覺(鏡頭感);2)把制作流程介紹給教師,諸如現(xiàn)場準備用幾臺機拍攝,分別如何使用,后期的編輯如何處理等等;3)要求教師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比如聲音宏亮、吐字清晰,盡量避免口頭禪;4)對教師的儀表和著裝提一些建議;5)對多媒體的表現(xiàn)方式提出視頻制作技術上的要求;6)對教學現(xiàn)場的學生提一些要求,比如注意力集中,站起發(fā)言時要站穩(wěn)定再講,發(fā)言時聲音宏亮等。相信通過課前充分的交流和溝通,教師和制作人員可以盡快地進入各自的工作狀態(tài),并且配合默契,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教學錄像的質量。
4.多媒體教學中增強審美意識
我們通常所說的多媒體教學是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于預先制作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它又可以稱為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主講教師無一例外地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這些多媒體軟件,就其科學性、實用性來說已經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但作為精品課程教學錄像中的視覺呈現(xiàn),它的藝術性表現(xiàn)不夠,缺乏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如果它在講究科學性的同時還能追求視頻中的美學效果,就可以讓學生獲得審美愉悅的同時接受知識和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程度地活躍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因此我們提出在教師制作多媒體軟件時,要增強審美意識。這里我們以教師們非常熟悉的多媒體作品創(chuàng)作工具Powerpoint為例,對色彩的理解展開討論。色彩是視覺感官所能感知的空間性的美,它之所以具有審美特性,是他能給人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不同的門類和學科對色彩的感覺和傾向各有不同。畫面中色塊的大小、顏色的深淺,也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審美感受。教師對色彩的把握,帶給學生的絕不是單一的顏色設計,其中還涉及到人的心理、情緒,甚至某種象征意義。Powerpoint的色彩設計要有整體的色調,背景模板與字的顏色要有反差對比,要注意色彩的冷暖搭配。對于不同的專業(yè)和授課內容,要有不同的色彩處理方式,比如文科類的課程,可以用橙、黃等暖色,來表現(xiàn)它的熱烈、感性,對于理工科類的資源,可以用藍、綠等冷色來表現(xiàn)它的冷靜、理性。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可能不會顧及到色彩的諸多用途,但在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中,它是一個很重要的表達方式,通過和制作人員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將多媒體軟件的色彩處理恰當,給人以視覺享受。
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制作是一項繁雜的技術工作,為了達到其“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增加可信度”的目的,除了重視制作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還要特別強調制作中教師、學生、制作人員三方的配合,重視拍攝中三方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讓身處兩個專業(yè)領域的教師和制作人員發(fā)揮出各自的專業(yè)水準,制作出能夠充分展示高質量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資源的教學錄像精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
[2]劉運閣.形體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孟華,方翔.從精品課程錄制談PowerPoint 的設計[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8,11.
[4]王念春.電視動態(tài)視覺藝術在網絡課程建設中的應用探析[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