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在人際交往中禮貌是制約人們選擇語言形式或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之一是制約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Principle)。一、得體準則(tactmaxim):減少表達有損他人的觀點。在這三個人的回答中,甲沒有從乙1和乙2得到期待的同情,甚至得到了責備,容易讓甲產(chǎn)生反感,只有乙3的話語增加了同情,顯得更得體、更禮貌。
關鍵詞:人際交往,禮貌原則,得體,分歧,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禮貌是制約人們選擇語言形式或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Leech看來,交際中人們有效地運用語言屬于一種修辭現(xiàn)象。修辭的范圍十分廣泛,可由交際雙方相互遵循的一系列原則與準則構成。其中之一是制約人際交往的“禮貌原則”(Politeness Principle)?偟膩碚f禮貌原則共包括六條準則,每條準則還包括兩條次則。
一、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他人的觀點。
a.盡量讓別人少吃虧;
b.盡量讓別人多受益。
例如,甲:一起喝杯咖啡好嗎?
乙:請賞光一起喝杯咖啡好嗎?
在這兩句話中乙使聽話人得到的益處更多些,因此禮貌程度更高。反之,如果某一行為對聽話人所產(chǎn)生的驅(qū)使程度越大,即聽話人的選擇余地越少,該話語就顯得越不禮貌。
例如,Diner: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sehot dogs.
Waiter: Well, don’t tell it to me; I’m only a waiter, not a veterinarian.
在這則對話里,飯店的服務員幾乎沒有給顧客留有任何余地,讓顧客沒有受到任何益處,甚至可以說是威脅面子的行為。
二、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有利于自己的觀點。
a.盡量讓自己少受益;
b.盡量讓自己多吃虧。
例如,A: A cup of coffee.
B: A cup of coffee, please.
C: Could you give m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在這三句話中禮貌的程度是依次漸進的。A的話語較生硬,有可能遭拒絕,B的語氣和藹了一些,讓聽話人多少有些受益;C讓自己的收益程度做到了最小,吃虧程度做到了最大,讓聽話人就是想拒絕也無法拒絕,并且會非常高興地準備一杯美味的咖啡給說話人。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
再例如,A: What time is it, please?
B: I am not here to tell you the time.
在這則對話里A吧自己的收益程度將到最低,給對方留有余地,讓對方感到友好,符合慷慨準則,而B卻給對方?jīng)]有留余地,直接表示了拒絕,讓對方受損,完全沒有符合禮貌原則,這在我們?nèi)粘H穗H交往中應盡量避免。
三、贊譽準則(praise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
a.盡量少貶低別人;
b.盡量多贊譽別人。
此準則以聽話人或他人為出發(fā)點,涉及說話人的評價或批評。例如,
甲:你認為我的新發(fā)型怎么樣?
乙1:怎么這么難看!
乙2:馬馬虎虎吧。
乙3:真漂亮,正是我喜歡的那種。
在三個人的評價中,乙1違反了贊譽準則,沒有贊譽對方甚至貶低對方,可想而知對方聽了后心情肯定不好,馬上會降低對乙1的好感,如果是兩個好朋友以后都有可能分道揚鑣;乙2雖然沒有直接貶低對方但缺少贊譽,也不會給對方帶來好感;只有乙3符合了贊譽準則,一點也沒有貶低對方而是盡可能給對方多的贊美。這樣的話語在人際交往中才會受歡迎。
四、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a.盡量少贊譽自己;
b.盡量多貶低自己。
此準則以說話人為出發(fā)點,它和“贊譽準則”構成一對姐妹準則。自夸往往是不禮貌的,因此貶低自己會顯得更得體,更禮貌。而這點正好符合了我們中國人一向謙遜的傳統(tǒng)。例如,甲:聽說你孩子學習很好呀!
乙:哪里哪里,一般一般。
在這則對話中,乙的回答雖然是“哪里哪里”,但并不代表著他的孩子學習不好,真的一般,他只是盡量的貶低自己以表達對甲的禮貌。這對中國人來說都很好理解,但 如果一個西方人聽了乙的話,有可能會真的認為他的孩子學習一般,因為西方人對待別人的贊譽一回答的是“Thank you”,所以禮貌準則的符合與否也要和說話人和聽話人的文化背景結(jié)合起來。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再例如,Tom: I used to shoot tigers in Africa.
Jack: Nonsense!There are no tigers in Africa.
Tom: Right youare. I shoot them all!
在這則對話中Tom雖然違反了謙遜準則,盡量的贊譽自己,甚至夸大事實,但卻是典型的西方人的幽默。
五、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a.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
b.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此準則關注的是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觀點、看法是否一致。保持了一致就顯得有禮貌。例如,甲:今天去游泳怎么樣?
乙1:太累了,不能玩點輕松地嗎?
乙2:好吧,如果實在沒有別的活動的話。
乙3:太好了,我最喜歡游泳了。
這則對話中,乙1直接表明了分歧,與一致準則相違背;乙2雖然沒有直接表明分歧,但沒有對說話人表示贊同,保持一致,只有乙3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和說話人的一致,符合一致準則,屬于禮貌的言語。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永遠符合別人,有時有必要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如果不得不和說話人產(chǎn)生分歧時,我們可以采取委婉的語氣或是幽默的說法,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和不愉快,甚至即使是分歧讓對方聽了也樂于接受。例如,F(xiàn)ather(angrily): You can get rid of moneyfaster than any man I know!
Son: True,dad, but listen. By getting rid of it quickly I save lots of time, and time ismoney.
這則對話雖然是個笑話,但兒子幽默的應對憤怒的父親,而避免了直接和父親頂撞也不失位聰明之舉。
六、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a.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
b.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此準則涉及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的關系,尤其是雙方的心理感受。例如,甲:我這兩天感冒了。
乙1:我知道,肯定是那天游泳游的。
乙2:怎么自己都不知道注意。免費論文參考網(wǎng)。
乙3:真不幸,這兩天一定要多注意休息。
在這三個人的回答中,甲沒有從乙1和乙2得到期待的同情,甚至得到了責備,容易讓甲產(chǎn)生反感,只有乙3的話語增加了同情,顯得更得體、更禮貌。
結(jié)語:
禮貌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無論哪個語言集團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不同的社會文化條件下禮貌原則應該是存在區(qū)別的,而非一概而論。我們在日常交際的時候也要針對不同的聽話人,比如說東方人和西方人,針對他們不同的文化背景,靈活的運用禮貌原則,真正做到任何場合,任何背景下的禮貌與得體。
參考文獻:
1、冉永平. 語用學:現(xiàn)象與分析.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2、何自然、冉永平. 語用學概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年.
3、謝靜芳. 英語笑話200篇. 外文出版社. 2002年.
上一篇:淺析汪曾祺小說中日常與詩意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