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北京安全網(wǎng) 北京質(zhì)量網(wǎng) 北京論文網(wǎng) 北京資訊網(wǎng)
論文導(dǎo)讀::善良的布朗在一天晚上前往森林去赴魔鬼之約。這一夜他遭受了一連串的打擊,人性的邪惡讓他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念。本文研究了在布朗身上所展現(xiàn)的善于惡的沖突交鋒,包括愛戀與欺騙,信念與誘惑,天真與虛偽,試圖探討小說在善惡概念對立統(tǒng)一上所彰顯的張力,從而揭示只有直面人性的邪惡才能保存人性中的善念。
論文關(guān)鍵詞:沖突,張力,善惡
《年輕的古德曼?布朗》(Young Goodman Brown)選自小說家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的短篇作品集《古宅青苔》(Mosses from an Old Manse,1846);羯5淖髌烽_創(chuàng)了富于持久生命力的象征小說的傳統(tǒng)。他長于心理(特別是罪惡感)的分析和描述,洞悉人在進(jìn)行道德選擇時所面臨的復(fù)雜的處境。
《年輕的古德曼?布朗》講述的是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古德曼?布朗(Goodman Brown)在一個黃昏吻別他的妻子費(fèi)絲(Faith)前往森林去赴魔鬼之約。在與一位與他父親相仿的同伴前行的途中,他一直深覺良心不安,意欲返回?山舆B遇到一些他所敬佩教他道義的人,他們竟然也是去參加魔鬼的聚會。這讓天真的布朗倍受打擊,而當(dā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妻子費(fèi)絲也在前行的人之列時,他幾乎崩潰。在魔鬼的聚會上,他看見鎮(zhèn)上的知名人士與下流人士,圣人與罪人,不分彼此,相交甚歡。接受不了打擊的布朗,在皈依魔鬼的洗禮中昏了過去。第二天他回到鎮(zhèn)上,變得憂傷沮喪,開始排斥他曾經(jīng)的生活,曾經(jīng)的祈告和他的家人與妻子。孤僻的布朗最后在憂郁愁悶中死去。
很多對此短篇小說的分析,都是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詮釋布朗從無知虔誠變得失望絕望的心路歷程。小說中的粉紅鍛帶等意想也得到了極大關(guān)注。而本文試圖從艾倫泰特所提出的張力的角度(即文本所具有的內(nèi)在辨證結(jié)構(gòu),對立面的協(xié)調(diào)解決)[1]來分析。小說在善惡概念上的對立統(tǒng)一——直面人性的善惡。小說在基督教義的背景下,展現(xiàn)了鮮明的善惡觀念。所謂的善,首先就是回報于上帝的絕對的愛和信(真心皈依,虔誠敬拜),從而是普遍的人類博愛,愛人如己。堅信天堂乃是福地。接著便是堅守誓言,誠實(shí)守義,忍耐節(jié)制,聆聽神的啟示等美德。所謂的惡,就是不信神,物欲,偷盜,傷害,誹謗,虛妄,奸淫,兇殺之類邪念和罪行[2]。在布朗身上,善與惡的沖突交鋒表現(xiàn)為愛戀與欺騙,信念與誘惑人文歷史論文,天真與虛偽,天真的他沒能直面人性的邪惡而抑郁而終。
一 愛戀與欺騙
古得曼(Goodman)在英文中含“好人”之意,而費(fèi)絲(Faith)在英文中含“忠實(shí)”之意。擁有善良與忠實(shí)的布朗在善惡的第一次交鋒(即愛戀對欺騙)中,原諒了自己的人性邪惡,從而獲得了前行的動力。日落時分,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走出家門(Goodman Brown),與新婚三月的妻子費(fèi)絲(Faith)吻別。妻子很憂傷,想挽留他今夜留下來:“求你明天日出再出門旅行,今晚就睡在自家床上”,因?yàn)?ldquo;孤單的女人會做些可怕的夢,生些嚇人的念頭,有時候連自己都害怕”?刹祭示芙^了,并反問道:“怎么,我漂亮可愛的妻子,結(jié)婚才三個月,你就懷疑我啦?”年輕的費(fèi)絲無以反駁,回答道:“那就愿上帝保佑你!愿你回來時看到一切平安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此時古德曼?布朗叫道,“阿門,做祈禱吧,親愛的費(fèi)絲,一天黑就上床,不會有什么東西傷害你的。”于是兩人分手。布朗匆匆上路,在拐彎處回頭看到了仍在佇望神情憂傷的費(fèi)絲,心中深感不安,覺得自己行為可恥惡劣,懷疑費(fèi)絲已經(jīng)知道自己此行的目的,但立即又否定了這樣的想法“不,不,她要知道了真會活不下去。”給自己打氣道:“她是個有福的人間天使,過了今晚這一夜,我就再也離不開她的裙邊,要一直跟著她上天堂。”
在以上布朗和費(fèi)絲的對話中,他們總是親昵的稱呼對方。費(fèi)絲稱布朗是“寶貝心肝”(Dearest heart),布朗稱費(fèi)絲為“我的寶貝,親愛的費(fèi)絲”(My love and my Faith)。在這昵稱中,可以感受他們兩人新婚燕爾的甜蜜和新婚小別的不舍。他們相互深愛表現(xiàn)了基督教義三大主德“愛、信、望”中第一善。但他們又都對彼此隱瞞,不愿告知對方今晚自己的真正意圖。他們相互利用對方對自己的體貼和信任。選擇隱瞞也許是為了不去傷害對方,也許是害怕失去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和愛意。無論是善意抑或惡意,背叛還是讓他們愧疚不安,為對方和自己祈求上帝保佑平安。在這魔鬼之約問題上,兩位主人公的感情中愛戀與欺騙相互交織,心中善惡并存。他們?nèi)匀簧類蹖Ψ剑嘈琶篮玫奈磥,在欺騙中似乎愛戀得分更多,善惡的交織中善念占了主導(dǎo)。
二 信念與誘惑
懷著對未來的美好信念,布朗踏上了通往森林的凄清小路。而在這段路程中,邪惡的誘惑開始不斷沖擊他堅定的善念。布朗回避了他人人性中的邪惡,堅信自己的人間天使妻子費(fèi)絲,抵擋住了邪惡的誘惑。布朗在森林里如約見到了他的同伴,這人年齡大約五十,穿著的模樣和布朗相似,而且神態(tài)比相貌更像,會讓人誤認(rèn)為他們是父子。邪惡總是帶著慈善的面具。他實(shí)際上是邪惡的化身。他身上帶著一跟酷似黑蛇的手杖,就可以證明這一點(diǎn)。在暗淡的光線下這跟手杖活脫一條扭動的大蛇。人類的始祖亞當(dāng)夏娃正是由于惡蛇的誘惑而偷吃禁果,犯下“原罪”。而布朗,也在這位長者的誘惑中美好的信念慢慢瓦解。
這位長者首先是邀請了布朗和他一起參觀魔鬼的聚會。雖然文中沒有透露他是如何使善良的布朗答應(yīng)此次邪惡之旅,但他那長者的身份和布朗相似的外貌神情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雖然他的神情之間有種見多識廣的氣派,“倘若事務(wù)需要,得與總督同桌進(jìn)餐,或置身威廉國王堂堂大殿,這位老者也不會局促不安”,他還是和布朗一樣裝著簡單,舉止樸實(shí),獲得了年輕布朗的極大身份認(rèn)同。和布朗一起上路后,他就連忙催促他步伐快些:“快走吧,才上路就這么慢騰騰的。要是這么快就乏了,把我手杖拿去吧!”他急切的邪惡目的昭然難掩。布朗慢騰騰的步子卻完全停下來,意欲返回。他馬上使出緩兵之計:“是么?那咱們就邊走邊談。我要是說服不了你,你就回去好了,反正在這林子里才走了不遠(yuǎn)。”他開始施展他邪惡的魔力。第一次誘惑,他打起了親情牌人文歷史論文,說和布朗一家相當(dāng)熟知,有幫助過布朗的爺爺,給布朗的父親點(diǎn)燃焚燒印第安人村莊的火把,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也很樂意和布朗交朋友。他的一席話意在顛覆布朗心中祖輩都是忠厚老實(shí)的基督徒形象,消除布朗的羞愧,讓布朗的行為找到效仿的榜樣?上Р祭什]有相信他的這番話,“我們總是禱告上帝,而且行善積德,容不得這號壞事”。惡魔的第一步誘惑宣告失敗。
第二步誘惑,他談起他和顯赫們的交情,其中有教堂執(zhí)事,市鎮(zhèn)委員,甚至還有很多議會人員。這讓身份低微的布朗大驚失色,與顯赫們身份懸殊使得布朗沒有認(rèn)同,他還是心存顧慮,覺得再走下去,會沒臉面去見他們薩勒姆村的大善人,那位老牧師,也害怕會傷害費(fèi)絲。在上面的努力失敗后,他又使出一計“欲擒故縱”,他誘惑的第三步;“要是那樣的話,古德曼?布朗,你就回去吧,就算為了二十個咱們前頭那號一瘸一拐的老太婆,我也不愿意讓費(fèi)絲受到傷害。”想返回的布朗認(rèn)出了前面的女人正是教他教義問答的古迪?克洛伊絲,與牧師和古金執(zhí)事一道是他道德與精神方面的顧問。害怕被她詢問,布朗拐到了一邊。長者故意讓支在一旁的布朗,親眼看到給他布教說道的堪稱模范的太太實(shí)際卻是個老巫婆,也來參加這魔鬼的聚會。這位惡魔卻裝著若無其事,上前與古迪?克洛伊絲攀談。這一次惡魔成功了,二人繼續(xù)朝前走。他直催布朗加快步伐,繼續(xù)誘惑他,把道理講得有理有節(jié),條條都象是出自聽者的內(nèi)心。可這一切都掩飾不了他邪惡的本身:那些被他觸摸到的樹枝,立刻干萎就像曝曬了一星期。誘惑之力沒能維持很久,執(zhí)拗的布朗忽然一屁股坐到了一截樹樁上,不肯再往前走,他心中還有心愛的費(fèi)絲。聰明的惡魔仍然從容不迫:“這件事,你的想法慢慢會變的,坐在這歇會兒,等到想走了,我的拐杖會幫你一把!”然后便轉(zhuǎn)眼不見。他沒有暴力的拉布朗前行,露出他邪惡的真面孔,而巧妙的將誘惑(他的拐杖)留在了布朗身邊,等待布朗信念摧毀的時刻。
三 天真與虛偽
天真的布朗不能接受這人人皆有罪惡的事實(shí),不再堅守他的費(fèi)絲,對人性邪惡的逃避使他無力面對生活,變得孤僻冷漠,最后在憂郁愁悶中死去。
在長者離開后,首先出現(xiàn)的虛偽形象是大善人牧師和古金執(zhí)事,布朗聽到了馬蹄聲和說話聲,他辨認(rèn)出這是牧師和古金執(zhí)事的聲音,他們其中的一位停下折了跟樹枝,這是他們接受邪惡誘惑的暗示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布朗聽到執(zhí)事聲稱他寧愿放棄授圣職的宴席也不愿錯過今晚的聚會,他們和印第安巫師一樣也會施行妖術(shù),而牧師更是要趕著去聚會。蹄聲漸漸遠(yuǎn)去,信念招受打擊的布朗頭發(fā)昏,心沉重,痛苦不堪。仰望蒼天,他疑惑那里是否有天國。虛偽的第二人物,布朗的最后信念“費(fèi)絲”。在傳來的一片嘈雜人聲中,布朗聽到了村里鄉(xiāng)親們的聲音,男男女女,有信仰者,也有不信仰者,有圣人也有罪人。他的費(fèi)絲也在其中,隨著粉紅色的鍛帶從空中飄落,布朗的信念崩然倒塌:“人世還有什么善!罪孽不過空名罷了。來吧,魔鬼人文歷史論文,這世界全是你的。”絕望瘋狂的他,抓起拐杖大步流星,不像在走,倒象在飛。手握拐杖的他,成了這恐怖場面的主角,似乎成了惡魔的化身。他美好的信念隨著邪惡的一步步滲透而消失殆盡。
信念被瓦解的布朗,來到了聚會的地點(diǎn)。絕望而無辜的他。天真的心靈再次被虛偽沖擊。魔鬼的聚會上有圣潔的教徒,顯赫的州議員,貞潔的太太,純潔少女,也有犯下死罪的男人,道德敗壞的女人,印第安巫師。好人與壞人不分彼此,圣人與罪人聚在一起。形如黑影的惡魔昭示著虛偽人類的罪孽,人心的險惡:虔心祈禱表面正派的人士卻犯下諸多傷害、虛妄、奸淫、兇殺之類的罪行。他已故的父親,敬仰的牧師和古金執(zhí)事將他拉入了改教的人群中,他的教義導(dǎo)師古迪?克洛伊絲也將他的妻子推到了改教儀式的祭壇前。森林中的這一夜遭遇,無論是實(shí)或幻,讓天真的布朗無法相信還能信仰天國,而害怕這圍繞在他周圍仍在祈禱的墮落有罪之人。
結(jié)論
在善與惡的第一次交鋒——愛戀與欺騙中,布朗原諒了自己的人性邪惡,從而獲得了前往森林的動力。在善與惡的第二次交鋒——信念與誘惑中,布朗回避了他人性中的邪惡,堅信自己的信念(即妻子費(fèi)絲),抵擋住了邪惡的誘惑。在善與惡的第三次交鋒中,布朗逃避這人人有罪的人性邪惡事實(shí),而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念。布朗所鐘愛的妻子費(fèi)絲,一直帶著粉紅色的鍛帶。在《圣經(jīng)》中,鮮紅代表罪惡,白色代表純潔,而粉紅色則介于兩者之間,代表了罪惡與純潔的融合。布朗只看到了他堅定信念中與人為善的一面,而不能接受人性固有的邪惡。他的妻子在他第二天返回時歡快的奔向他,在他冷漠時對他不離不棄,他沒有失去他的費(fèi)絲,而只是他自己固執(zhí)地推開了所有人。所以人們應(yīng)該勇敢坦然直面接受人性中的邪惡,才能擺脫邪惡解脫自己,保存發(fā)揚(yáng)人性的善良。
參考文獻(xiàn):
[1]藍(lán)仁哲.新批評[A] 趙一凡等編. 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C]. 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6:684
[2]黃振定.上帝與魔鬼——西方善惡概念的歷史嬗變[M]. 長沙: 湖南大學(xué)出版社, 2003:118
[3]W. Guerin, Earle Laber, et al. A Handbook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