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北京安全網(wǎng) 北京質(zhì)量網(wǎng) 北京論文網(wǎng) 北京資訊網(wǎng)
論文導讀::兒童參加選秀,往往是家長幕后操辦的,家長那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往往忽視了孩子本身的實際情況和選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問題。而舉辦方也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盲目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從而給孩子造成了許多不利影響。
論文關(guān)鍵詞:選秀,心理健康,不利影響
隨著人們娛樂生活的豐富,電視上不僅僅只有成人的選秀,兒童的選秀也越來越多。在選秀中這些兒童年齡都很小,甚至很多還是幼兒。他們表演的才藝很多,大多數(shù)以唱歌、跳舞、表演樂器為主,可愛的小朋友所帶來的表演,往往讓評委們大為驚嘆,很羨慕這些小孩的聰明機靈和家長的優(yōu)質(zhì)教育。可是現(xiàn)在的兒童選秀是以什么樣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呢?選秀給孩子們帶來的是成長嗎?
一、家長讓孩子參加“選秀”的目的是什么?
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參加選秀,大多是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家長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讓孩子去學習才藝,是因為孩子本身有興趣去學,還是家長給孩子參加選秀的一種“準備”呢?對于為什么要參加選秀,和參加選秀意義是什么,孩子其實并不明白,也沒有想過這么多,只是單純的聽從家長的決定而已。
剛開始可能有些家長只是想讓孩子通過參加選秀,來培養(yǎng)孩子的舞臺能力。但是當舞臺不再單單只是一個表演的平臺,而是一個分辨孩子能力的競賽時不利影響,實際上家長的心態(tài)就會從始初培養(yǎng)孩子的表現(xiàn)力轉(zhuǎn)變成虛榮心的競爭。家長想通過比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閃亮的“童星”,成為人人夸贊的對象,但往往夸贊到最后到底是誰?是孩子自己嗎?還是家長?家長總愛講面子,孩子往往成為了炫耀的對象,比來比去,成為家長習以為常的事。
據(jù)有關(guān)新聞報道說,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選秀成功,不惜一切代價出錢、托關(guān)系、找后臺等等,實際上到了最后,這場兒童的選秀就已經(jīng)演化成了家長們的競爭。有些家長把在自己身上完成不了的愿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這些所謂的“夢想”。孩子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追求,家長的這種“寄托”實際上就是一種“強迫”。有些孩子也許確實適合舞臺,比別的孩子在表演上更加有天賦,但對于孩子本身而言,這些“天賦”其實并沒有讓他們自己覺得與別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而是因為家長們讓自己的孩子去競爭、去表現(xiàn)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目的不就是要告訴別人,自己的孩子就是與別人的孩子不一樣,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別人的孩子聰明些、有才些。而同時也在提醒自己的孩子,你就應該要比別人的孩子更加出色才行。對于那些對舞臺不感興趣的孩子們來說,家長們只有通過讓孩子去學習才藝,教他們?nèi)绾稳ケ硌荩绾巫屧u委們、觀眾們喜愛。“選秀”變成了一場場“作秀”。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觀眾和評委們通常是因為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而覺得孩子很可愛、有趣,這是否是家長們?yōu)楹⒆?ldquo;選秀”成功的一種指導方式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二、社會舉辦兒童“選秀”的目的是什么?
現(xiàn)在電視上的選秀越來越多了,節(jié)目往往聲稱是為了要選拔出優(yōu)秀的才藝者,我并不否認選秀是一種很好的選拔方式,可是往往舉辦方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形式來選拔出優(yōu)秀的才藝者呢?對于成人的選秀而言,大人們很清楚自己是在參加一種比賽,測試自己的能力和才藝,可是對于只有三、四歲的孩子來說,這些比賽對他們來說又是什么呢?測試自己與眾不同還是測試自己有多么討大人們的喜歡?也許都有,有些孩子因出眾的才藝被選,也有些孩子因為很討人喜歡被選,而那些被淘汰的孩子只有留著眼淚離開,這場測試讓落選的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沒別的孩子出色,身心受到傷害。我想就連大人也未必可以那么淡然的接受失敗吧不利影響,何況是稚嫩的孩子。
電視臺舉辦的兒童選秀,對于孩子來說,很多時候是表演給大人們看,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得到大人們對自己的贊美和肯定。可是對于評委們而言,她們的選拔就是要以演出的精彩度、成熟度和孩子的表現(xiàn)力來選拔他們心中所謂的優(yōu)秀“才子”。如果是這樣,那么孩子具有超越自己年齡的成熟就算是個“優(yōu)秀”的孩子嗎?這值得我們反思,一個成人節(jié)目是大人來表演就沒什么,可是如果是一個孩子來表演的話,就會讓評委們贊不絕口。仔細想想,不就是看哪個孩子更成熟嗎?著名兒童教育家劉曉東曾說:“這種好看的表演是一種雜技,難度越大而兒童偏偏卻能出人意料地圓滿表現(xiàn)時,成人也愈覺好看。兒童除了得到喝彩以外他失去了什么呢?看來成人應當改變一下自己的口味了。而改變口味的良方就是了解兒童的精神世界,欣賞兒童的日常生活…….當然,最關(guān)鍵的是我們成人自己要有赤子之情,要有一顆純樸的童心。”[①]
選秀注定會有淘汰和晉級,淘汰的往往比晉級的要多,那么這些淘汰的孩子就不是“優(yōu)秀”的孩子嗎?也許你會說不是的,但往往孩子就是這么認為的,他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而那些晉級的孩子,短暫的成功會讓他們很開心,但他們就很難接受失敗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優(yōu)勝者,應該每場比賽都是成功的。舉辦方認為比賽要比表演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提高節(jié)目的收視率,更具有吸引家長們虛榮心的“魅力”。家長們有了讓孩子成為“童星”的實現(xiàn)點,這就往往容易失去理智,盲目的不惜一切去競爭,犧牲的其實是孩子的“童真”。
三、兒童“選秀”不是“作秀”
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面也越來越重視,看法也有所改變。但過早的開發(fā)孩子的智力,過早的教孩子們一些高難度的才藝,為了證明孩子的表現(xiàn)力,讓孩子參加選秀,迫使孩子過早的接觸陌生的世界,這不僅鍛煉不了孩子的膽量,反而會加重對孩子幼小心靈的打擊和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感,甚至對父母以后的生活、學習安排和教育規(guī)劃產(chǎn)生極大的逆反心理。這些對她們今后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影響不利影響,甚至有些孩子不能正確面對“失敗”,扭曲了人生價值觀,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發(fā)展。
很多節(jié)目的選秀往往是以模仿為主,如果一個孩子只是單純的表演自己年齡段的節(jié)目,我想評委不會有所感覺,但若一個孩子的表演超過自身年齡段的節(jié)目,就會引起評委們的關(guān)注,有些孩子的表演甚至讓觀眾和評委們大笑不止,大人們其實是因為孩子在表演與自己年齡不符的節(jié)目,覺得幽默有趣、不可思議。但小孩子就會覺得這是大人們對自己的一種肯定,覺得這樣做會讓大人們喜歡自己,于是,孩子們愛“演”,家長們也覺得這樣很討大家歡心,很有面子,實際上“選秀”就已經(jīng)變成了“作秀”。誰的孩子越成熟,誰的孩子就脫穎而出,那么孩子本身的童真和稚嫩就只能被“淘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讓孩子模仿大人們的行為,逼孩子去做違背自己年齡段的才藝展示,站在舞臺上,孩子面對著淘汰的壓力,心理有極大的負擔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孩子會覺得“淘汰”就是對自己的否定,會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孩子,會有一種自我否定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安撫好,而是再讓孩子去參加比賽,會給孩子今后的發(fā)展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有人說“選秀比的往往不是孩子的才藝,而是家長的努力”。社會學家周孝正認為,兒童扮演與其年齡反差極大的成人時,更容易出現(xiàn)喜劇效果,但這種快樂卻是建立在不利于孩子成長健康的基礎(chǔ)上的。小孩是應該活在一個童話世界里,而不是催生他們早熟。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專家熊漢中認為,在臺上,參加選秀的一方面竭盡所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藝,一方面說著訓練有素的奉承討好的話語,竭力動員臺下和電視機前的觀眾給自己的孩子投上寶貴的一票,稚嫩的聲音與成熟餡媚的話語格格不入,在臺下不利影響,爸爸媽媽們更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竭盡全力幫孩子拉票,捧上冠軍的寶座。最后一場娛樂表演變成一場戰(zhàn)爭,孩子以眼淚的形式來結(jié)束一場秀,得不償失。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專家王海英認為,選秀是一場競爭比賽,兒童選秀活動中篩選標準通常由成人來制定,它是成人權(quán)力意志下的造星游戲和成人審美趣味下的選擇性獎勵。雖然兒童選秀不像成人選秀那樣競爭激烈,但選秀所導致的挫敗感仍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使其兒童心理留下不必要的陰影。孩子是有一顆最純真的“童星”,如果應為選秀而讓孩子失去了“童心”,那么孩子不會快樂,也不會幸福,為了孩子的發(fā)展去教育,而不要為了榮譽而去傷害孩子。”
“選秀”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但若扭曲了想法,就會讓這個平臺成為摧毀孩子心靈的“慢性毒藥”,別讓孩子的“選秀”變成虛偽的“作秀”。我堅信一顆單純的“童心”要比成熟的“童星”更美好,一份可愛的“稚嫩”要比刻意的“搞怪”更讓人喜愛。其實真正比的不應該是誰更“亮”,而應該是誰“亮”的更持久,讓他們永遠沒有負擔的發(fā)著屬于自己的光芒,每個孩子都是最最閃耀的“童星”,都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shù)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法】蒙田著,楊帆譯.蒙田隨筆【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3]【美】霍華德·加德納著,齊東海等譯.藝術(shù)·心理·創(chuàng)造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