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中國安全網(wǎng) 中國質(zhì)量網(wǎng) 中國論文網(wǎng) 中國資訊網(wǎng)
劉占孟,劉榮榮,聶發(fā)輝
(華東交通大學(xué)土木建筑學(xué)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采用納米Fe3 04與聚合氯化鋁(PAC)復(fù)配制備磁性復(fù)合絮凝劑MFPAC,利用MFPAC強化混凝一改性礦化垃圾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結(jié)果表明,MFPAC中適宜的前驅(qū)物質(zhì)量比為m(Fe304):m(PAC) =1:.3,正交實驗結(jié)果表明,m( Fe3 04):m( PAC)以及投藥量對混凝效果有較為顯著的影響,pH和沉淀時間對去除效果影響相對較小,MFPAC對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均優(yōu)于單獨投加PAC,投加量為1.5g/L時,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別達到62. 6%和66.5%;采用焙燒法對礦化垃圾進行改性,利用改性礦化垃圾吸附MFPAC混凝出水,在焙燒溫度為700℃,吸附劑投加量為40 mg/L的條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為56,7%和68. 4%;MFPAC混凝一礦化垃圾吸附聯(lián)合工藝對垃圾滲濾液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為83. 8%、78. 5%和74. 3%。
關(guān)鍵詞:納米Fe304;聚合氯化鋁;礦化垃圾;垃圾滲濾液
隨著納米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磁性納米顆粒被越來越廣泛地應(yīng)用于水處理領(lǐng)域。納米Fe304粒子具有比表面積較大以及容易分離等特點,被廣泛應(yīng)用于各種分離過程。在絮凝劑中引入納米Fe304可提高絮凝體的密實度和沉降性能,縮短礬花的形成、聚集及沉降時間,改善絮凝行為,從而提高廢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炷抢鴿B濾液處理中應(yīng)用最為普遍的環(huán)節(jié)之一,研制新型混凝絮凝劑一直是混凝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研究熱點。然而,混凝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并不理想,礦化垃圾作為一種價格低廉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較好的COD和氨氮吸附效果,對礦化垃圾改性可提高其對廢水的吸附性能。因此,將納米Fe304與PAC復(fù)配制備新型磁性復(fù)合絮凝劑MFPAC,采用MFPAC強化混凝一改性礦化垃圾吸附聯(lián)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為垃圾滲濾液低成本運行提供一定的技術(shù)指導(dǎo)。
1實驗
1.1 實驗試劑
實驗所用試劑PAC為化學(xué)純;FeCl3.6H20、鹽酸、H2S04、NaOH、NaH2P04、丙酮、NH3.H20、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
1.2實驗水樣
實驗水樣取自南昌市麥園垃圾填埋場,廢水外觀呈黑褐色,帶有惡臭味,主要水質(zhì)指標(biāo)如下:COD為5 146—6 553 mg/L;氨氮質(zhì)量濃度為1 063~1 648 mg/L;色度為1 360~2 160倍;pH為6.8~8.2。1.3 MFPAC磁性復(fù)合絮凝劑的制備
納米Fe3 04制備:MFPAC前驅(qū)物納米Fe30。采用化學(xué)還原法制備。
MFPAC制備:將一定量的納米Fe304加入盛有300 mL蒸餾水的三角燒瓶中,用磁力攪拌機快速攪拌直至磁性粒子在蒸餾水中完全混合均勻,緩慢加入一定量的PAC溶液,快速攪拌的同時,用20 min滴加20 mL的NaH2P04( 10 mL/g)作為穩(wěn)定劑?焖贁嚢2h后,再慢速攪拌2h,利用真空抽濾機(膜孔徑為0.22 ym)將溶液進行分離,將分離得到的絮體在真空干燥箱(溫度為80cC,時間為24 h)下烘干,烘干所得固體在瑪瑙研缽研成粉末即得到MFPAC混凝劑。
1.4礦化垃圾改性
礦化垃圾:礦化垃圾取自南昌市麥園垃圾填埋場1997-2000年填埋單元,經(jīng)過簡單的分選,剔除顆粒較大的石子、橡膠塑料以及木棒等雜物后,在實驗室自然晾干后取粒徑0~ 2mm部分。
焙燒活化改性:將盛有礦化垃圾的坩堝置于馬弗爐內(nèi),改變爐內(nèi)溫度從100~ 800℃,焙燒2h后取出,冷卻至室溫,制備不同焙燒條件下的改性礦化垃圾。
1.5實驗方法
混凝實驗:采用燒杯攪拌實驗,將200 mL的垃圾滲濾液加入到300 mL燒杯中,用H2S04和NaOH調(diào)節(jié)pH后加入絮凝劑,在攪拌速度為300 r/min下快速攪拌1min,在100 r/min下慢速攪拌30 min,之后靜置一定時間,采用微波密閉快速消解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計法測定上層清液的COD和色度。
吸附實驗:取20 mL混凝出水水樣、一定量礦化垃圾置于100 mL錐形瓶中進行混合,在恒溫振蕩器中以振蕩速度為150 r/min進行吸附試驗,再將混合液用離心機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測定COD和氨氮質(zhì)量濃度。
2 結(jié)果分析與討論
2.1 磁性復(fù)合絮凝劑MFPAC強化混凝
2.1.1MFPAC中Fe3 04與PAC質(zhì)量比優(yōu)化
納米Fe304與PAC質(zhì)量比是影響MFPAC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通過制備不同m( Fe304):m( PAC)的MFPAC產(chǎn)品處理垃圾滲濾液,結(jié)果如圖1所示。
隨著納米m( Fe304): m( PAC)的增加,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逐漸增加.在m( Fe304):m(PAC)=1:4時,色度的去除率達到最高值64. 4%,當(dāng)m( Fe,04): m,(PAC)增加至1:3時,COD去除率達到最高值55.7 %,此時色度去除率為62. 5%。隨著m( Fe304): m( PAC)的繼續(xù)增加,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大幅度降低,當(dāng)m(Fe304): m,(PAC)為1:1時,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僅為35.6%和41. 6%。綜合考慮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在m(Fe304):m( PAC)為1:3時,COD去除率最大,盡管色度去除略有降低,但去除率依然較高,因此確定制備MF-PAC采用m(Fe304):m(PAC) =1:3是適宜的。
2.1.2MFPAC強化混凝影響因素比較
MFPAC絮凝劑中,m( Fe304):m,( PAC)、投藥量、滲濾液初始pH、沉淀時間等是影響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前期實驗基礎(chǔ)上,以COD和色度去除率為指標(biāo)進行四因素、三水平的L。(34)正交實驗,比較各個因素的相互交叉影響。正交實驗因素及水平如表1所示,正交實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
正交實驗中,選用2個考核指標(biāo):COD和色度去除率,分析方法采用綜合評分法中的指標(biāo)疊加法;對于MFPAC強化混凝處理垃圾滲濾液,COD是最重要的參考指標(biāo),因此綜合指標(biāo)中COD疊加系數(shù)取0.6,色度取0.4。綜合指標(biāo)=0.6×COD去除率+0.4×色度去除率。
S為離差,離差越大,該因素對實驗指標(biāo)的影響也越大,由表2中可看出,各因素對混凝效果的影響程度如下:m( Fe,0。):m(PAC)>投藥量> pH>沉淀時間。因此,m( Fe304): m( PAC)和投藥量對去除效果有較為顯著的影響;pH和沉淀時間對混凝效果影響相對較小。
2.1.3不同絮凝劑對垃圾滲濾液的絮凝效果
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分別采用PAC與MFPAC處理垃圾滲濾液,結(jié)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以看出,相比于PAC,采用納米Fe3 04與PAC復(fù)配制備的MFPAC磁性絮凝劑無論對COD還是色度的去除均有較大的改善。隨著PAC、MFPAC的投加量的增加,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當(dāng)投藥量為1.5 g/L時,MFPAC對COD的去除率達到最大值,為58. 9%,而此時PAC對COD的去除率僅為46.5%。色度去除率最大值出現(xiàn)在MFPAC投加量為1.75 g/L,色度的去除率為66. 8%,相同投藥量下PAC對色度的去除率僅為53. 4%。這是因為:一方面納米Fe30。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以及較強的吸附廢水中懸浮物的能力,在絮凝過程中成為礬花的核心,起到異相成核的作用,提高絮凝體的密實度和沉降性能,縮短了礬花的形成、聚集及沉降時間,從而增強聚合硫酸鐵的絮凝作用;另一方面納米Fe3 04帶有磁性,其投加量較多時,更容易與絮凝劑絮體結(jié)合形成更為緊密的磁絮凝,此外增加了磁性粒子間的相互吸引力,從而增加凝聚成大的絮體的顆粒數(shù)量,達到較好的凝聚效果。
當(dāng)MFPAC投加量大于1.75 g/L時,隨著投藥量的繼續(xù)增加,COD和色度均逐漸降低,原因在于MFPAC投加量較多導(dǎo)致納米Fe304投加過量,帶有磁性Fe3 04之間會發(fā)生自凝聚,不再與絮凝劑的絮體進行結(jié)合形成復(fù)合緊密的磁絮凝體,不能起到異相成核作用,導(dǎo)致其絮凝性能下降。此外MFPAC投加量較大時,會將廢水中已脫穩(wěn)的膠體顆粒表面重新帶上較多的正電荷而出現(xiàn)膠體再穩(wěn)現(xiàn)象,導(dǎo)致混凝效果變差。盡管MFPAC投加量為1.5 g/L,色度的去除不是最佳,但色度的去除依然高達64.7 %,綜合考慮,確定MFPAC的最佳投加量為1.5 g/L。
2.2礦化垃圾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
垃圾滲濾液混凝出水作為吸附用水樣,水質(zhì)如下:COD為1 730~2 670 mg/L;氨氮質(zhì)量濃度為760~1 410 mg/L;色度為460~ 814倍;pH為6.5~7.8。
2.2.1 焙燒改性對礦化垃圾吸附效果的影響
不同焙燒溫度下的礦化垃圾改性產(chǎn)品對混凝后出水的吸附效果如圖3所示。
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隨著焙燒溫度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當(dāng)焙燒溫度為700C時,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達到最大值55.7%和64.2 %。隨著焙燒溫度的繼續(xù)增加,COD和氨氮的去除率有所下降,焙燒溫度為800℃時,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下降至44.3 %和60. 7%。這是由于隨著焙燒溫度的增加,礦化垃圾的孔道逐漸增多,其比表面積由此增大,但焙燒溫度大于700℃時,增加焙燒溫度容易導(dǎo)致礦化垃圾的結(jié)構(gòu)水丟失,導(dǎo)致礦化垃圾的結(jié)構(gòu)破壞而坍塌,從而使其內(nèi)部的微孑L被堵塞,降低其比表面積,而此時礦化垃圾中載有的一定質(zhì)量分數(shù)的氧化物活性被燒結(jié)死,從而大大降低礦化垃圾的吸附性能[1 0],因此焙燒的最佳溫度為700℃。
2.2.2 吸附劑量對吸附效果的影響
吸附劑量對COD和氨氮的吸附效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以看出,隨著礦化垃圾投加量的增加,COD和氨氮的去除率逐漸增加最終趨于平衡。這是因為增加吸附劑的投加量能增加吸附的表面積,導(dǎo)致參與吸附的官能團數(shù)目增加,從而為吸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所以在滲濾液中增加吸附劑的投加量能有效地提高COD和氨氮的去除率,當(dāng)吸附劑投加量達到一定時,吸附劑對污染物的吸附逐漸達到飽和,因此,最終COD和氨氮的吸附趨于平衡。
對于滲濾液中COD的吸附,當(dāng)吸附劑投加量為40 mg/L時,COD的去除率達到最大值57. 3%,而此時氨氮的去除率為66. 7%;當(dāng)吸附劑投加量由40 mg/L增加到60 mg/L時,氨氮的去除率達到最大值71. 1%,盡管氨氮的去除率有所增加,但其增加并不明顯;當(dāng)吸附劑的投加量為20 mg/L時,礦化垃圾對COD和氨氮的吸附量同時達到最大值,其吸附量分別為20.85 mg/g和22.95 mg/g。當(dāng)吸附劑的投加量大于20 mg/L時,吸附劑對COD和氨氮的吸附量隨著吸附劑投加量的增加而減少,這是因為吸附劑投加量增加所造成的凝結(jié)會導(dǎo)致吸附劑總面積減小,增長有機污染物到吸附劑的擴散路徑,再加上吸附點本身就不飽和,造成單位吸附量降低,從而導(dǎo)致單位吸附量降低。
3結(jié)論
基于納米Fe3 04與PAC復(fù)配制備的MFPAC磁性復(fù)合絮凝劑處理垃圾滲濾液,對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優(yōu)于單獨投加PAC,適宜的納米Fe3 04與PAC質(zhì)量比為1:3。m( Fe304):m( PAC)與投藥量對混凝效果影響較為顯著;pH和沉淀時間影響相對較小。在MFPAC投加量為1.5 g/L條件下,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別達到62.6 %和66.5%。
改性礦化垃圾可有效消減MFPAC強化混凝后水樣中COD和氨氮的質(zhì)量濃度,尤其對氨氮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利用改性礦化垃圾吸附混凝出水,在焙燒溫度為700℃,吸附劑投加量為40 mg/L的條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為56. 7%和68. 40/0。
采用納米Fe3 04強化混凝一改性礦化垃圾吸附處理垃圾滲濾液,最終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83. 8%、78. 5%和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