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林
(平頂山天安煤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平頂山市,467000)
摘 要 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遭遇“寒冬季”的深層原因在于產能過剩,而造成產能過剩的原因來自于煤炭供給持續(xù)增加,煤炭需求增速下降。因此提出了基于供給側改革視域的煤炭市場治理對策,包括企業(yè)補貼、嚴格控制劣質煤生產使用、拓展中平能化集團煤炭銷售策略、提升集團產煤技術。
關鍵詞 中平能化集團 煤炭市場 產能過剩 供給側改革 中圖分類號 TD-9
煤炭作為我國能源結構重要組成部分,對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尤其是對第二產業(yè)的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推動作用,而2012年迎來了煤炭市場的轉折點。一些學者提出煤炭市場蘊含著產能過剩的風險,如周偉民對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的分析,陳忠華對煤炭市場拐點初現的分析。上述基于煤炭市場的深入分析,結果表明我國煤炭市場呈現出供給寬松、產能過剩日益明顯的趨勢,持續(xù)上漲的煤價繼續(xù)攀升的動力不足。從2006年開始,市場“拐點”初現,而2012年煤炭市場迎來了轉折點,因此,煤炭市場出現轉折并非偶然。而面對煤炭市場的轉折期,周廣啟等對我國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的原因進行了分析,李瑞峰對中國煤炭市場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對煤炭市場治理方面,王惠榮對煤炭行業(yè)產能過剩的現狀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對策;李勤勤對煤炭企業(yè)內部市場化管理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治理對策;王迪等對中國煤炭產能過剩致因機理與治理政策進行了研究評述。本文著重通過對煤炭市場現狀及其深層原因進行分析,探究在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煤炭市場的治理對策,使中平能化集團走出困境。
1 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現狀
中平能化集團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是河南省以及中南地區(qū)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yè)、全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國內品種最全的煉焦煤和電煤生產基地。中平能化集團豫西南礦區(qū)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平頂山、汝州、禹州三塊煤田的含煤面積近3000 km2,煤炭儲量154億t,共有生產礦井33對,選煤廠8座,焦化廠5座。煤種齊全,焦煤、電煤、瘦煤、無煙煤資源充足,特別是中國稀缺的焦煤資源充足。根據國家發(fā)改委的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規(guī)劃,河南基地是13個國家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其中中平能化集團所在地平頂山礦區(qū)是98個國家重點礦區(qū)之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產區(qū)。在現有煤炭資源的基礎上,公司還積極擴大外省煤炭儲量,2006年9月進軍陜西彬長煤田,2009年煤炭產業(yè)拓展至資源豐富的新疆地區(qū)。
和其它大型煤炭企業(yè)相比,中平能化集團的區(qū)位優(yōu)勢也比較明顯,豫西南礦區(qū)地處京廣、焦枝兩大鐵路干線之間,并有漯寶鐵路與兩大干線相連,交通十分便利,是擬建的全國十大煤運通道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公司所屬煤礦鄰近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中南、華東缺煤省份,地理位置明顯優(yōu)于山西、陜西、內蒙古等省的產煤礦區(qū)。
2煤炭市場遭遇寒冬季的原因分析
隨著煤炭價格的下跌,企業(yè)經營狀況出現虧損,其根本原因在于供需之間存在矛盾,即產能過剩,煤炭市場供給量大于需求量,煤炭市場價格下跌,煤炭企業(yè)收入無法抵消成本,凈利潤呈現負增長。2005 - 2014年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可供量、消費量、供需差額在河南省的占比見表1。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供應量在2009年之前處于上升的趨勢,而后處于減少的趨勢,然而煤炭市場消費量卻逐年在減少,其差額呈現正的上升趨勢,表明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tài)。
面對嚴峻的煤炭市場供需矛盾,煤炭市場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煤炭越是產能過剩,煤炭價格越是低迷,企業(yè)越是生產。2005 - 2009年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的供應量逐年上升,2009 - 2012年中平能化集團煤炭供給量出現減少的趨勢,而后又出現增加的趨勢。中平能化集團煤炭供需差額呈現正的增長趨勢,表明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產能過程。按照市場規(guī)律,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產能過剩,為達到市場供需均衡點,產量應逐步縮減,但中平能化集團煤炭供給量并沒有大幅度縮減,造成這樣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yè)的平均收益仍然大于平均可變成本。根據微觀經濟學理論,目前煤炭市場屬于壟斷競爭市場,短期內,只要煤炭行業(yè)平均收益或者均衡價格大于煤炭行業(yè)平均可變成本,煤炭企業(yè)就會繼續(xù)生產,這是因為收入在彌補了可變成本后還能有一部分用來抵消它的固定成本,即使這部分收入小于總固定成本;只有當煤炭企業(yè)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變成本時,煤炭企業(yè)才會停產,這時,如果煤炭企業(yè)繼續(xù)生產,全部收入甚至無法抵消可變成本,更談不上彌補不變成本。煤炭行業(yè)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yè),固定資本投資所占比重較大,短期固定資本成本無法回收,在資金成本的壓力下,企業(yè)不得不進行生產,否則將會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相對于固定成本,煤炭企業(yè)的可變成本較小,即使價格暴跌,但仍處于平均可變成本之上,本著企業(yè)利益最大化原則,為了保持適當的利潤規(guī)模,甚至有可能增加產量。由于我國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使煤炭行業(yè)中存在很多非市場導向性因素,如在唯GDP的政績考核機制下,煤炭富產地區(qū)為了達到指標,拉動投資,仍然盲目進行生產,遏制了市場的調節(jié)作用,導致煤炭市場失靈。
煤炭產能過剩,一方面是由于煤炭供給過剩,另一方面是需求不足。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的消費量增速從2005-2014年呈現下滑的趨勢。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國內經濟下行,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告別了過去兩位數的經濟增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經濟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根據2015年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三次產業(yè)對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4. 8%、47.1%、48.1,對GDP的拉動作用分別為0. 3%、3.4%、3.5%,第三產業(yè)貢獻率首次超過第二產業(yè)成為主導產業(yè),在未來的經濟發(fā)展中第三產業(yè)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超越第二產業(yè)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成大勢所趨,這意味著經濟發(fā)展對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將會逐步下降,因此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的需求量逐年減少。國家要求削減煤炭消費!洞髿馕廴痉乐涡袆佑媱潯分忻鞔_提出要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力爭到2017年,煤炭能源占比降低到65%以下,對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區(qū),努力實現消費總量負增長。預計,到2020年底,下降到51億t標準煤,煤炭占比下降至56%。這些政策的嚴格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擠壓煤炭消費的增長空間。因此中平能化集團煤炭需求量受政策的影響導致煤炭需求量逐年減少。電力行業(yè)對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加劇了煤炭市場的蕭條現狀,作為煤炭的主要需求方,電力企業(yè)不僅生產力下降,而且發(fā)電原材料逐漸多元化,并且近年來火力發(fā)電主要以消耗庫存為主,對煤炭的需求進一步下降,這勢必導致對中平能化集團煤炭需求量減少。
3基于供給側改革的中平能化集團煤炭市場治理及政策建議
(1)在企業(yè)補貼方面。具體來說,政府可以通過補貼政策,對生產優(yōu)質煤、潔凈煤的企業(yè)進行補貼,使中平能化集團等企業(yè)能夠提供大量平價、低價優(yōu)質煤,從產品上遏制劣質煤市場空間,這樣理性的消費者會選擇中平能化集團平價、低價的優(yōu)質煤和潔凈煤產品。
(2)嚴格控制劣質煤的生產使用。本著環(huán)境保護和壓縮產能過剩的原則,限制劣質煤的生產使用很有必要。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出發(fā),大量生產使用劣質煤勢必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加重了環(huán)境污染,不利于節(jié)能減排。從壓縮產能過剩的角度出發(fā),如果將劣質煤淘汰出市場,產能過剩的現狀會有所緩解,煤炭價格也會有回升的余地。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強行禁止銷售劣質煤,并且設定高額罰金;可效仿排污許可證的做法,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yè)可以通過高價出售劣質煤生產許可證獲利,落后的企業(yè)由于生產成本高而進行技術改革或退出市場。
(3)拓展中平能化集團煤炭銷售策略。目前,集團動力煤主要銷往河南省內電廠,其中在平頂山市附近的姚孟電廠、魯陽電廠的動力煤消費量就在1000萬t/a左右,但隨著國家綠色環(huán)保政策的實施,各大電廠也將會對發(fā)電機組進行改造,動力煤需求結構將會有較大變化,,16.7 MJ/kg以上動力煤需求量將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隨著集團所屬礦井開采深度及開采條件的變化,不僅生產成本、瓦斯治理及安全管理難度加大,而且所采煤質越來越差,其中16.7 MJ/kg以下動力煤的占比約60%。同時,由于日趨嚴格的環(huán)保制度,高硫、低質煤的銷售和使用越來越受到限制,給集團的生產經營及產品銷售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通過技術革新和產品研發(fā),主動探索市場需求,通過認真分析市場,配合洗配煤等技術革新手段研發(fā)新煤品,適應市場需求,以謀求熬過市場“嚴冬”。
(4)提升集團產配煤技術。為了提升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也要壓縮煤炭產能過剩,在技術層面或者清潔層面制定嚴格的標準,迫使集團減產,進而提升煤炭產品的質量,使煤炭價格有上升的回旋余地,從而增加集團的經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