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海音
本文以分壓電路為例,用具有延時閉合功能的開關,模擬動態(tài)電路,同時用軟件研究換路瞬間電路電壓的變化和不同元器件參數(shù)對相應輸出電壓的影響。
1分壓電路的模型搭建
1.1分壓器電路模型
分壓器電路如圖1所示,圖中電阻Ri與R2構成分壓主電路,C1與C2分別與之并聯(lián);研究在輸入電壓發(fā)生變化時,不同的C2電容設置.對分壓電阻R:兩端電壓U的影響。
1.2器件選取
首先,根據(jù)需要選取器件,器件的選取路徑如表1所示。
電路中采用了具有延時動作的開關TD - SW1,可在開關上點右鍵,設置其屬性,設置開關切換的( timeon)和回位(time off)的時間,如圖2所示,若time on設為0.5 s,time off為設為Is,即從Os開始計時,至0.5 s時,開關切換,發(fā)生換路;至Is時,開關復位,周而復始。若想詳細觀察換路后電容兩端的電壓變化,可將timeoff時間設置的長一點,如本例中設置為10 s,以免復位終止了電容的充電過程。
2分壓電路的Multisim仿真
下面利用Multisim仿真研究電路。主要研究電路中C2的不同電容值在電路發(fā)生換路時,其兩端輸出電壓的變化,分別分析當C2 =0.1uF、C2 =1 uF、C2 =10uF時,電容兩端的電壓波形。
電路的Multisim仿真運行結果如圖3所示,此時C2 =1 uF。
可以看出開關切換瞬間,電容兩端電壓發(fā)生跳變,然后是一個反向充電的過程,充電終止于切換的電壓源u;2按電阻比例分配的電壓值。隨后仿真了C2=0.1uF、C2 =1uF、C2 =10uF時,電容C2兩端的電壓值,變化規(guī)律相似,將三個電容值對應的圖形疊加起來作比較,圖4為開關TD - SW1跳變時,三個不同電容值對應的電壓下跳值。
從如圖4中可以看出,不同的C2容量,電源切換瞬間,電容兩端電壓發(fā)生突變,其突變值與容量有關,點擊Multisim的菜單欄中View命令,點擊show/hidecursors(奇、偶控制),顯示如圖5所示。
結合圖形分析電容兩端的輸出電壓。從波形圖中讀出,電路切換后不同的C2電容值,其兩端的電壓下跳值不同,電容大小為10 uF時,電容電壓跳變到(-6.9123 +2)V;而電容大小為luF時,電容電壓跳變到(-7. 7223 +2)V;電容大小為0.1 uF時,電容電壓跳變到(-7.8113 +2)V,其中2為示波器觀測時,為方便顯示圖形,設置的縱軸補償值,可以看出電容C.與C2的容量比值越大,電容下調幅度越大。充電到按比例分配的電壓所需時間為別為:C2=10 uF時,需要1. 430 s;C2=1uF時,需要1.354 s;C2=0.1I上F時,需要1. 350 s。在該電路中可以看出,雖然從跳變值充電到同一電壓值,壓差不同,但對充電時間而言,電容容量在充電時間長短上起主導地位。
根據(jù)以上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可進一步根據(jù)需求分析不同電容參數(shù)對電路特性的影響。
3結束語
本文通過Multisim仿真了分壓電路運行過程中,電路電壓波動時(建模為電路換路),研究換路瞬間電路兩端電壓的變化,以及不同的電容C2值對換路瞬間R2兩端所分得電壓的影響,采用了三組不同的電容組合仿真了輸出電壓,并分析了其下跳及充電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在應用Multisim研究動態(tài)電路方面具有參考價值。
4摘要:
結合Multisim對分壓電路進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當供電電源出現(xiàn)跳變時,不同的并聯(lián)電容對電路輸出電壓的影響及電壓的相應變化。結合Multisim仿真,總結分析了電容變化對輸出電壓的影響,對軟件在動態(tài)電路的分析及設計方面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