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論小學生數(shù)學預習的重要性,小學數(shù)學論文。
論文關鍵詞:論小學生數(shù)學預習的重要性
預習是最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廣泛重視。那么為什么要組織學生預習?怎樣組織學生預習呢?其實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就是自學的過程。經(jīng)過預習,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了鍛煉,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正是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預習是數(shù)學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預習是組織教學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其意義在于:
1、預習給學生一個自由探索的活動空間。預習從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沒有教師的具體指導下學生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如在預習“認識乘法”時,基礎不同的學生選擇方法也就不同,基礎好的學生很快就能明白書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題,而基礎不好的學生剛開始肯定是運用加法慢慢過渡到乘法,導致做題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樣,但通過預習讓學生都能認識了乘法。預習新知識時學生是作為活動的獨立主體小學數(shù)學論文,自由地探索新內容。使學生學會邊看書邊思考,并把自學的發(fā)現(xiàn)用語言表述出來。
2、預習給學生一個鍛煉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從功能上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小學數(shù)學教材編寫具有簡煉性、概括性、邏輯性強的特點。如在預習“認識多邊形”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先找一找各種不同的圖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圖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學生試著用語句來概括不同的圖形,增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能深層次了解數(shù)學的概括性,而不同圖形之間實質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處,這些知識學生在預習時都會搜集,都會去理解、分析,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對于大多數(shù)的學生來說,經(jīng)常預習的學生自學的能力明顯增強,學習主動高效。
3、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學生預習過后,對要學的
摘要細心講解,預習過程中常常看到學生思維的碰撞,創(chuàng)造的火花。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是一個長期復雜過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開設好預習指導課
老師在每節(jié)課上都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內容,創(chuàng)設在家里預習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預習。例如: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年、月、日”一課時,我是讓學生從以下四個步驟由淺入深預習這一內容:
1、初讀課本內容后,了解其主要內容。再讀課本內容,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線。
2、想一想,新知識新在什么地方?與舊知識有什么關系?
3、試一試,課本上的練習會不會做,這樣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鐘給學生自學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學生預習完后,教師必需及時組織集體交流每一步預習的結果:
。1)、主要內容是關于時間單位年、月、日的知識和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細讀課本內容,教師帶領學生一句一句邊讀邊理解
關鍵詞語。如“常用的時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還有……”;“二月,平年是28天,閏年是29天。”中的“平年”、閏年”;“通常每4年里有3個平年,1個閏年。”中的“通常”;“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一般都是閏年。”中的“公歷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師: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斷的?你能不能判斷任意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嗎?
。2)、思考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年、月、日是較大的時間單位。
。3)、集體訂正學生完成的練習,教師及時的給予評價。
第二、教師注重評價,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對學生積極閱讀、主動思考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評價。檢查“疑問”的數(shù)量與質量小學數(shù)學論文,了解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觀察學生課堂發(fā)言的積極性與流暢性,從而對學生的預習作出評價。如在預習“位置也方向”這部分內容時,不同的學生預習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學提出的問題就很有針對性,試著問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學問自己的家在鎮(zhèn)政府的哪個方位,像這樣的問題提出時讓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這些學生我們應該很好表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試著讓學生說說問這些問題時的想法,讓其他同學也去借鑒借鑒,對沒有認真預習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了解情況,共同幫助每一位孩子,讓他們都養(yǎng)成勤于預習的習慣。
第三、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過程就作如下的變革:(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集體討論,從點入手。(2)教師穿針引線,師生共同討論,以點帶面。(3)師生共同小結,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深提高。(4)鞏固練習,教師個別輔導(時間不少于20分鐘),F(xiàn)在評價一節(jié)課好壞的標準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這樣評價一節(jié)課:看一節(jié)課是不是真正的好課主要就是看老師講有沒有超過五分鐘,這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課堂是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這樣高標準的課堂更是?粗灰,震q透枰吻澳莧險嫻腦は,熟悉所要今g哪諶藎莧迷は笆鋇奈侍夤崠┱誑翁茫庋淌υ誑翁蒙喜拍芮崴傻慕幸跡庖簿統(tǒng)浞痔逑至絲翁媒萄齜矯嫻奶氐悖喝醚嗨擔嘌目諭繁澩錟芰Γ蝗醚嘟渙鰨嘌獻韉哪芰Γ蝗醚嗵逖,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學習,集中攻克課本中的思考題
自主學習是現(xiàn)在教學大力倡導的小學數(shù)學論文,而預習思考題也集中反映了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利于提高學生預習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梢杂行У胤乐诡A習中“走馬觀花”、“信馬游韁”的傾向。如:預習筆算“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乘法”時,讓學生思考:(1)乘數(shù)是二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是怎樣的?先讓學生回憶計算的方法,達到溫故而知新,并比較一下與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乘法法則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2)你認為怎樣才能比較準確地計算乘數(shù)是三位數(shù)的乘法?還試著讓學生寫一寫你能列出幾種方法來?
第五、鼓勵課外閱讀,拓展學生知識面
學習不能只局限于課內知識,其實課內外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比如在預習“厘米和米”時,學生可參考的課外知識就很多,而真正書本上的卻很少,課外各種測量工具多少是書本上都沒見過的,這樣對學生真正認識長度單位有很大幫助,而且學生在遇到疑問時,不急于提示,幫助釋疑,而是指導學生看書,自己嘗試解決。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是很有益處的。
事實證明預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減輕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也只有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自覺、主動預習的良好學習習慣,才能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地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