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鏈接: 中國安全網(wǎng) 中國質(zhì)量網(wǎng) 中國論文網(wǎng) 中國資訊網(wǎng)
論文導(dǎo)讀::正是意象圖式所具有的原型意義。容器圖式是意象圖式的一種圖式。這也與原型范疇理論相對應(yīng)。第二個例子運用到了容器隱喻。
論文關(guān)鍵詞:意象圖式,容器圖式,原型范疇理論,空間轉(zhuǎn)換,容器隱喻
1.引言
人類每時每刻都在與客觀外界發(fā)生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通過和外部世界的互動體驗獲得對事物的感覺和知覺,形成特定的心智表征。并將在現(xiàn)實體驗中得到的經(jīng)驗和信息儲存在記憶當中,以識別各種不同的事物。
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首次將“意象”和“圖式”兩個概念結(jié)合成“意象圖式”(Image Schema),并將其運用到隱喻分析中。(王寅,2007:173)意象圖式是人類在與客觀世界進行互動性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對具有相似關(guān)系的多個個例,不斷概括而形成的高度抽象的認知結(jié)構(gòu)。它還可被理解為一種具有原型性的結(jié)構(gòu)。而意象圖式與原型范疇理論、隱喻機制又有著非常密切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正是意象圖式所具有的原型意義,使得它可以很容易用于其它場合,為相關(guān)的事物和情境提供合適的解釋。(王寅,2007:179)
在解釋介詞的多義現(xiàn)象時容器圖式,意象圖式作為一個參照性的常規(guī)樣本,即作為介詞的核心圖式,通過隱喻機制從它本身所具有的最原始含義根據(jù)需要無限擴展和引申,獲得各種各樣的隱喻意義,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介詞的含義和功用。這也與原型范疇理論相對應(yīng)。各種不同意義的獲得不是憑空而來,而必定有一個核心的意義作為一種參照物,這樣才可能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意義的引申和轉(zhuǎn)換。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焦點,這個焦點就是最原始的樣本,圍繞這個焦點擴展和衍生出各種不同的層次和意義。
因此,在分析介詞into的多種意義時,就可以從前文提到的意象圖式、原型范疇理論和隱喻引申這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以期能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在認知模式下介詞into在具體語境和情境中的應(yīng)用。
2.介詞into的意義構(gòu)建
2.1 into原型意義的意象圖式分析
Into主要有幾種意義,包括原型意義和隱喻意義。依據(jù)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解釋,有以下幾種含義:1. [表示動作的方向]到……里面;在容器、地點、區(qū)域之內(nèi) 2. [表示時間]進入到;直到;深入到 3. 朝;向;對著 4. 觸及或撞上某人(某物) 5. 在某個過程中直到某一點 6. 指因一個行動而產(chǎn)生在形式上的變化 7. 8. 改變成某種情況或行動 9. 用以數(shù)學(xué)里的“除” 9. (習(xí)語)對某事物很有興趣;非常喜歡論文網(wǎng)站。(霍恩比,2002:786) 另外在專門介紹介詞的書中對into還有幾種解釋:某人或某物與另一物體劇烈相撞;某人或某物開始進入某種狀態(tài),或被卷入某一活動;強迫某人或勸說某人做某事;一事物融入另一事物中。作者將從中抽取幾個含義運用意象圖式的相關(guān)知識來進行分析,以期有個大概的輪廓。
在上述說到的幾個含義中,into有一個含義是指“到……里面”;在容器、地點、區(qū)域之內(nèi)。這一個含義是它的原型意義,即它最原始和核心的意義。從這個含義的解釋中可以知道,“到……里面”即從一個外部的空間到了一個內(nèi)部的空間。這一點可以用意象圖式中的容器圖式(Container Schema)來進行解釋。容器圖式是意象圖式的一種圖式,也是最重要最常見的圖式之一,也可稱作里外圖式(In-Out Schema)。所謂容器圖式即:我們可以將人類自身看作一個容器容器圖式,也可以將自己處于有界的地點,還可以將物體放進容器中或從容器中取出,容器模式就是產(chǎn)生于我們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它的基本要素是:里(Interior)、外(Exterior)、邊界(Boundary)。下列幾個關(guān)于介詞into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容器圖式在具體的事體中的應(yīng)用。例如:
1. I had to go into town onsome business.(我得進城里辦點事。)
2. I pour the milk into acup.(我把牛奶掉入杯內(nèi)。)
3. Mary came into thebookstore.(瑪麗進了書店。)
上述三個例子當中,town、cup、bookstore都是有邊界的地點,無論大小都有一個確定的范圍,它們就相當于一個容器。Go into town、pour the milkinto a cup、came into the bookstore就相當于進入了一個相對封閉的有界限的空間,即一個看不見的容器。一定數(shù)量的事物都可以裝進這樣一個容器。這三個例子也涉及到了從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轉(zhuǎn)換。我們?nèi)祟愒谂c客觀外界進行互動聯(lián)系時首先形成的是一種空間關(guān)系(spatial relations)(趙艷芳:2001)各種各樣的空間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例子中只提到了town、cup、bookstore這樣的相對封閉的空間,但我們可以推想出人一定也是從另一個空間來到了例子中提到的空間。因為人不可能脫離空間的約束。從這三個例子對介詞into的運用以及對其的認知分析可以很好地解釋容器圖式對英語句子無處不在的影響,一個簡單的介詞就可以通過容器圖式來建構(gòu)一個句子的認知框架。
2.2 into隱喻意義的意象圖式分析
上述例子是從into的核心和原型意義進行論述的,而且在這里into的用法只涉及到物理空間關(guān)系,而非空間關(guān)系卻是我們理解更抽象事物必不可少的一個點。我們知道一個詞除了原型意義之外的各種隱喻意義都是建立在意象圖式的基礎(chǔ)上的,而意象圖式是通過人類與外界的互動體驗中得以構(gòu)建的,那么要解釋一個詞的隱喻意義,根據(jù)原型范疇理論,是要基于這個詞的原型和核心意義才能進行擴展和引申,才能完成從空間到非空間的隱喻過程。這一部分將從into由其原型意義擴展到其隱喻意義的過程中與意象圖式、原型范疇理論和隱喻機制產(chǎn)生的緊密相連的關(guān)系來進行研究。下面的例子是由into的原型意義引申而來的。例如:
1. One day blended intoanother.(日復(fù)一日。)
2. An idea suddenly comesinto my mind.(一個念頭突然跳出我的腦海。)
3. Teenagers are into thoseromantic novels.(青少年對那些浪漫小說非常著迷。)
第一個例子的含義是指一事物融入另一事物中。這里one day與another,即another day對應(yīng),意思是指one day這個事體進入、融入到另一事體another day中。前面提到into的一個原型意義就是進入……里面論文網(wǎng)站。這個句子的意思剛好就是into的這個原型意義的引申,大家都知道日子作為一個客觀的事體本身不可能自己做出這種動作,但我們卻可以用這種表達方式來表示時間的前進和飛逝。在這里意象圖式起著關(guān)鍵的作用。因為當一個意義從具體的空間向抽象的區(qū)域疊射時,沒有意象圖式通過隱喻和轉(zhuǎn)喻的機制進行擴展和轉(zhuǎn)換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二個例子運用到了容器隱喻。容器隱喻(Container Metaphors)是將本體(不是容器的事物、大地、視野、事件、活動、狀態(tài)、心境等)視為一個容器,使其有邊界、可量化、能進、能出。(王寅容器圖式,2007:410)這個例子中something comes into my mind可以這樣來分析:my mind雖然不是容器的事物,但在這里可以被看作一個有邊界,能儲存各種信息的巨大的無形容器,something也就是一個念頭進入了mymind這樣一個封閉的類似容器的空間中,它不是一個具體的可觸摸到的容器,而是一個抽象化的事體,容器隱喻也就自然產(chǎn)生了。第三個例子也類似一個容器隱喻,由into的原型含義“進入……里面”引申出對某件事的興趣這一含義。“對……很著迷”其實也就是說沉浸到、投入到一個事情當中,這個事情就相當于一個封閉的空間或世界,也就是自己的精神進入了一個確定的空間,剛好是對into的原型意義的擴展和引申,構(gòu)成了一個容器隱喻。這樣into就從剛開始的物理空間意義完成了向非空間意義的轉(zhuǎn)換和隱喻過程。
在這一部分,通過對into原型意義和隱喻意義的意象圖式分析,闡述了into在具體的語境和情境中,從空間維度到非空間維度的映射和隱喻引申,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意象圖式所起到的承前啟后的關(guān)鍵作用,大致闡明了介詞into在具體應(yīng)用并獲得具體含義時意象圖式對其的深遠影響,并通過意象圖式建構(gòu)了理解事體的樣本框架。其中所舉的例子并不能將意象圖式的相關(guān)理論全部囊括,只能從中窺見意象圖式的基本輪廓。
3.結(jié)語
通過以上對介詞into的分析可以看出,人類與外界接觸而獲得對事物的感覺和心智圖像,通過這種互動性體驗形成一個反復(fù)出現(xiàn)的常規(guī)概念結(jié)構(gòu),即意象圖式容器圖式,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它在得到來自外界的感覺和表象后,通過隱喻和轉(zhuǎn)喻的機制對事體的意義進行延伸和擴展,最終得到各種基于原始意義的新的相關(guān)意義,將一個概念從具體的物理空間投射到抽象的層面,從而形成更多的復(fù)雜概念和抽象認知結(jié)構(gòu),構(gòu)成了我們對客觀外界的基本經(jīng)驗框架,并通過這種框架理解更多的事物和范疇,進而更深入地認識整個世界。
意象圖式包括容器、始源-路徑-目標、連接、部分-整體、中心-邊緣、上下、前后七種類型。本文所論述的內(nèi)容最主要是從容器圖式,即空間視角這一方面進行論述的,闡述了介詞into從空間到非空間的隱喻轉(zhuǎn)換過程,因此只能代表意象圖式的一個小的方面。其他的一些圖式也可用來解釋into的具體應(yīng)用,本文未做擴展,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上一篇:英語新聞標題的翻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