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提出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1(必修)》第一單元的編寫貫徹了新課標理念,以“情”為線組織選文,練習設計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凸顯了新教材編寫的特色。
論文關鍵詞:新課標理念,情感,意象
一、編排特點及單元地位——貫徹理念
新課標指出:“建設高中語文課程,應繼續(xù)堅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據(jù)新時期高中語文教育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課程目標,努力改革課程的內容、結構和實施機制。”人教版的教材編寫就是按照新課標的規(guī)定和要求,并根據(jù)主編袁行霈提出的“守正出新”的原則,編寫了一套富有自身特色與優(yōu)勢的教材體系。
在高中必修課程中有五個模塊,第一冊是五個模塊中的第一個模塊,這個模塊有個突出的特點:它是供高中必修課起始階段使用的,具有過渡的性質。特別是第一單元顯得尤其重要。第一單元的接受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后期接受,因為學生前期學習的情緒會泛化到后期學習之中。
初中生的思維中是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共同作用的,到了高中階段后以抽象思維為主。從情感上來說,高中階段是情感是最為豐富的時候。因而,從體裁上選擇,人教版保留了以往教材中的詩歌體裁,既重視情感的熏陶,也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在單元提示中,編者也提到了:“詩歌與青年有天然的聯(lián)系,少男少女喜歡用詩的語言來表達豐富的情感。”①這句話,也體現(xiàn)出編者編排的思想。
在第一單元中,有單元提示,選文,練習系統(tǒng)幾個板塊。前一版的教材中多了“綜合性學習”。另外,現(xiàn)行人教版的選文也少于前一版的教材,并且這些選文都是編者根據(jù)課標要求、學生的認知心理及學科特點精挑細選的經典文章,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為終極目標。有的保留了前一版中的文章,有的是新增的文章。在同一單元中,還分精讀和略讀的文章。前一版中關于毛澤東的詩歌都是精讀的,現(xiàn)在變成略讀。在本單元中精讀的有三篇詩歌,略讀的有《沁園春 長沙》和《中外短詩五首》。在選文的選擇中,編者注重經典文章,包容了新詩知識的獲得,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的熏陶,價值觀的形成。在選文編排以及練習設計上,注重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及學習方法的獲取。在三個維度的綜合上得到了完滿的體現(xiàn)。這也是現(xiàn)行教材“出新”的地方。
二、選文特點——滲透情感
本單元一共有四篇九首詩歌,九首詩歌都飽含著詩人濃烈的情感。《沁園春 長沙》寫革命豪情,《再別康橋》寫了綿綿別情,《大堰河——我的保姆》寫赤子之情,《錯誤》寫思婦的閨怨情緒……這幾首詩歌都適合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在情感上也容易達成共鳴。在新課標的教科書編寫建議第五條中指出:“教科書選文要具有時代性和典范性,富于文化內涵,文質兼美,豐富多彩,難易適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
與前一版的教材相比,本單元更加注重時代性和典范性,文章數(shù)量相對少來很多,編排上更加合理。比如前一版教材中毛澤東詩詞二首,而在新版中,把第二首《采桑子 重陽》放在課后,讓學生自讀比較。更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曾有人指出:“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選文的深度與難度方面還是需要再考慮到。”②他的依據(jù)是人教版的選文與其他出版社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選文有雷同地方。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語文版的八年下第二單元出現(xiàn),《再別康橋》在語文版的九年級下第二單元出現(xiàn)等等。對此,筆者是不敢茍同。筆者認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是有可能讀懂這兩首詩歌的字面意思,但對其深入的理解可能會有困難,并不是人教版的選文難度太低,而是語文版高估了初中生的能力,或有意拔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人教版在高中階段入選這兩首詩歌,能夠充分讓學生把握其中蘊含的感情,并掌握詩歌的意象特點,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接受的特點。
詩歌是特殊的抒情文體,情感滲透于意象之中,因此本單元的鑒賞重點是情感與意象。情感與意象是融合的關系,一定的意象總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現(xiàn)代詩又不同于古典詩歌,其意象沒有古典詩歌那樣的明晰,會更加朦朧一些。意象與情感的聯(lián)系上有所拓展,更加廣泛。詩歌總是凝結著情感與意象的,因而,學生在解析鑒賞詩歌的時候,也應該從情感與意象著手。雖然,在意象的把握上是有點難度,但是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懂得“跳一跳摘桃子”的樂趣。這種樂趣的獲得首先也是基于學生與詩歌情感的共鳴的基礎上。
因此說,選文符合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突顯了自己的特色:以“情”為線。
三、作業(yè)系統(tǒng)——“情”“意”雙培
本單元的第三個板塊是作業(yè)系統(tǒng)——研討與練習。精讀課文《詩兩首》(《雨巷》《再別康橋》)的練習各4道題,略讀課文《沁園春 長沙》是3道題,略讀課文《中外短詩五首》是2道題,其中最后一道題的題型和內容設計是開放的。本單元的作業(yè)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興趣。并且弱化傳統(tǒng)教材所強調的分析,啟發(fā)學生去體會、感受和領悟詩歌情感,領會意象,在身臨其境中提高認識、陶冶情操。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活動。并且開放性題目的設計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給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余地,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需要③”,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
1、 注重誦讀,體會情感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詩歌適合學生誦讀,并從誦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也在誦讀中與作者的情感、思想產生共鳴,并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凈化、升華。所以,在練習的設計上,本單元側重于誦讀體會。
《沁園春 長沙》第一題要求反復誦讀并背誦這首詩并把握情感和節(jié)奏;《詩兩首》第一題要求反復誦讀,體會其音樂性;《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題也要求朗讀;《中外短詩五首》第一題要求反復誦讀,品味這五首詩。
從練習的設計上可以看出,本單元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作品,體會詩人的情感,以豐富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
2、 分析體驗,感知意象
在作業(yè)練習系統(tǒng)中突出對意象的感知,從而更加深入體會詩人情感的表達。《沁園春 長沙》第二題: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描述這首詞所描寫的湘江秋景,看看詩人主要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詩兩首》第三題:《再別康橋》這首詩,讓人感到很美,你覺得美在哪里?第四題:說說“丁香”在這里被賦予了什么含義!吨型庠娢迨住返谝活}第3小題:《錯誤》中詩人用了哪些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情境?
本單元的作業(yè)設計注重讓學生發(fā)揮其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悟詩歌的意象美,意境美。
3、 開放練習,突出自主
本單元中四篇文章,基本上在每一篇的最后一題都是開放性練習,主要在學生理解詩人情感,體驗詩歌意象的基礎上,給學生充分的空間,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能力。
《沁園春·長沙》要同學們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并與同學交流心得。《詩兩首》突出了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閱讀古詩詞,體會“丁香”在這里被賦予了什么含義!洞笱吆——我的保姆》突出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搜集有關資料的能力。最后一課依然突出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選擇五首詩歌中的一首寫一段賞析文字。
本單元練習設計講求對“情感”與“意象”的體悟,講求與表達交流、梳理探究相結合,很好地貫徹了新課程理念,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總之,本單元的編寫很好貫徹了新課程的理念,并且以“情”為線選編文章,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突出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新教材的使用者,應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本教材的優(yōu)勢,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注釋:
、僭婿浩胀ǜ咧姓n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第2頁
、谕蹩∧龋焊咧姓Z文教材選文分析與建議——以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為例[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探索,2006.3,第39頁
、壑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三、教科書編寫建議
參考文獻:
[1]袁行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1(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俊娜:高中語文教材選文分析與建議——以人教版實驗教科書為例[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探索,2006.3
[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一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