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把握“五要素”概述
論文摘要:從總體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仍舊十分落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得不到應有的體現(xiàn)和運用。因此,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優(yōu)化政治課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中學政治教師的重要課題。
論文關鍵詞:政治課課堂教學,五要素
近幾年來,在教研人員和一些教師的努力下,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優(yōu)化教學結構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總結出了許多好的、值得推廣的經(jīng)驗。但是,從總體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仍舊十分落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得不到應有的體現(xiàn)和運用。如:一支粉筆、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課;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目標單一,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枯燥乏味等等。這些應試教育時代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已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妨礙了其作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發(fā)揮,更是與素質(zhì)教育和時代的發(fā)展不相適應。因此,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優(yōu)化政治課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中學政治教師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至少要把握“五要素”,才能讓思想政治課深入學生心中。
一、增進師生情感,師生共同成長。學生的學科情感常取決于對任課老師的喜好,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課堂上要對每個學生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tài)度,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tài)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nèi)心情感體驗,從而內(nèi)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皭畚菁盀酢保上矚g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從而愉快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化為行動,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期望。例如,通過課下聊天,筆者了解到一位學生愛看劉墉的書,便與他交流,產(chǎn)生共鳴。他先后三次借書給筆者,筆者也借給他幾本他沒有的,我們就這樣建立了書友關系,相互督促著看書。他其實是一位特別內(nèi)向的學生,若不是因為借書這件事,可能筆者始終不會注意到他,他也不會對政治課有興趣。但因為有了這樣的接觸,他因為喜歡與筆者溝通,繼而喜歡政治課,也給筆者提供了更全面認識學生的機會,可以說雙方都是受益人。這是筆者教改的一大收獲----師生共同成長。通過課下交流,了解了許多學生的不同特色,如聲樂、器樂、繪畫、外文、體育等方面的特長,以及開朗、內(nèi)斂、沖動、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點。通過課上課下的情感交流,與許多同學建立了良好的師生友情,大大促進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幾率,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要引導學生學習
教的本質(zhì)在于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發(fā)。引導的內(nèi)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表現(xiàn)一種啟迪,當學生迷失方向時,教師不要輕易告訴他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畏懼時候,教師不要拖著走,而是喚起他內(nèi)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一課《珍惜無價的自尊》一文時,根據(jù)學生生理變化突出、身體成長快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心理上尋找自己的位置,關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yōu)缺點,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不做有損人格的事。小組展開討論,在全班進行交流與評選,評選出“樂觀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導正確,方法得當,學生自主參與,解決了學生面臨的問題。
三、實行開放式教學
1、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礎上與教師傳授的信息在互動中建構和發(fā)展起來的學習。這種互動和建構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的接受性。
2、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為教而教,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這種灌輸式的單向互動,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學生在相互啟發(fā)和感染中獲取知識,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和覺悟的健康發(fā)展。比如在教學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一文中,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并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xiàn)象進行互動學習,分組討論并剖析學生身邊較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指出避免和矯正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通過互動合作,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學習。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根據(jù)這一理念,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圍繞主題,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分組活動揭示主題。然后根據(jù)主題進行教學,層層展開。讓學生結合生活,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掌握運用,最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的教與學過程,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分析研究,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正確處理學生活動與教學進度的關系
與舊教材相比,現(xiàn)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動內(nèi)容很多。如何處理學生活動與教學進度之間的矛盾,這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如果教學過程不開展活動,那么新的教學理念就難以得到貫徹,教學質(zhì)量也會大打折扣,教學很容易又會回到過去的老路上。
關鍵字: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