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導讀:校正車身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即按輸入力相反的方向,在碰撞區(qū)施加拉力進行拉拔。由于把力僅僅加到一個點上,不能取得良好的修復效果,所以,應同時在不同的點上施加拉力,為方便起見,把力加在與變形相反的方向可以看作是確定有效拉力方向的原則。
關鍵詞:拉拔,平整,修復
1車身校正
1.1車身校正基礎
校正車身時,有一個基本原則,即按輸入力相反的方向,在碰撞區(qū)施加拉力進行拉拔。當碰撞很小,損傷比較簡單時,這種方法很有效。但當出現折皺這樣的局部損傷,或者發(fā)生的是劇烈碰撞時,簡單地用這種基本標準的拉伸操作方式就不能使車身恢復原狀。例如,車身板件在遭受碰撞后,變成了復雜的形狀,同時,其強度也變了。如果只在相反方向施加拉力,是無法使其復原的,因為每一個板件的強度和恢復了率都不同。所以,在拉拔過程中按照每個板件的恢復率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確定施力方向后,把校正設備安裝在使施力方向與凹痕相垂直的位置。拉伸中改變拉力的方向的一種方法是把拉力分解為兩個或多個方向的力。由于把力僅僅加到一個點上,不能取得良好的修復效果,所以,應同時在不同的點上施加拉力,為方便起見,把力加在與變形相反的方向可以看作是確定有效拉力方向的原則。
1.2設計碰撞修理程序
任何修理工作之前,先要精確決定采取的碰撞修理程序。首先,進行車身損傷分析,在這種分析上多用一點時間,可以使整個修理程序節(jié)約很多時間。
在牽拉開始之前,拆去車上的部件,情況會好些。除非損傷只限于不重要的外部裝飾鐵皮。這樣做也許是必須的,因為整體式車身的損傷較易擴散到較遠處,經常擴散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些甚至就藏在這些部件或系統里面,拆卸汽車零部件通常的原則是:只拆那些為了靠近汽車上需要修理部位而必須拆除的部件。在進行修理前,就要根據車身結構,損傷位置損傷程度等,確定從哪兒拆去這些部件最方便。要仔細研究汽車結構和損傷程度,決定拆去什么。決定了整體式車身結構的損傷度并完全清楚了損傷區(qū)域之后,就可以進行牽拉和校正。
在設計拉拔矯正程序時,一定要遵循下述基本原則,以保證變形和損傷的修復工作量最小,而且不會造成車身結構的進一步破壞:按與碰撞變形發(fā)生的相反順序進行修復;臘拔力不得大于固定力的合力;在承載式車身轎車上,沒有任何一個單個的固定點能夠承受全部的拉拔力,拉拔力必須分配到整個車上。多點固定,多點拉拔的方法實現這個要求。
1.3對汽車進行牽拉操作時,應注意如下事項
(1)由于整體式車身,必須用多點固定的方式。至少需要4個固定點,根據車身結構,有時或許還需要另外的固定點。
。2)對于損壞部位的維修或限制,一定要找到一個以上的牽拉點。雙重牽拉允許拉力增加一倍,而在接觸點上引起的損壞很。
。3)對車身部件和板件進行牽拉操作時,要使用多點牽拉,因為現在的車身金屬板很容易發(fā)生移位、收縮、延伸;
。4)一定要配置安全鏈,或者將鏈連接到汽車底盤的實體構件上;
。5)對每一損傷部位都作為一個獨立體看待,因為現在生產的汽車都考慮了對碰撞損傷的隔離;
。6)對于首先發(fā)生損傷和后來發(fā)生損傷的部位,要遵守“后進先出”的規(guī)則;
。7)在設計牽拉夾鉗進行多點牽拉時,需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包括將帶形金屬加工成型,以及使用其它設備等。
1.4車身前部的矯正修復
(1)前縱梁和前翼子板內加強板的矯正
首先按與撞擊相反的方向拉拔換件側的縱梁,然后修復修理側的前翼子板內加強板和縱梁,而后再修復換件側的換件側的翼子板內加強板和縱梁和縱梁的安裝部位。
一般情況下,修理側的前翼子板內加強板和縱梁往往只是向左或向右偏斜。由于長度方向實際上并未發(fā)生扭曲,修理過程中,在注意修理情況的同時,應不斷的測量對角線長度,并校正其距離。為了提高作業(yè)效率,可同時拉拔縱梁和前翼子板內加強板上部的加強件。如果修理側的縱梁朝外偏斜,則應朝前轉一角度拉拔,同時要注意監(jiān)測對角線的變化;如果修理側的朝內側偏斜,則應直接向前拉拔;如果修理側的縱梁損傷嚴重,則應在對角線長度正確的點處把橫梁和散熱器時間固定板拆開,分別進行修理。
。2)前支柱和前圍的矯正修復
對于換件側的翼子板內加強板和縱梁修理,主要修理部位是前圍。如果碰撞嚴重,則損傷可能波及到前支柱,車門的定位也會受到影響。僅僅簡單地夾住換件側的翼子板內加強板和縱梁前緣處進行拉拔,并不能修復前支柱和前圍的主要損傷。而應在安裝部位附近截斷內加強板和縱梁,在主要損傷部位附近夾卡,然后進行拉拔。在對前支柱向前進行拉拔的同時,還可以用一個便攜式油缸從內側撐頂。
。3)前側圍的矯正修復
對于因側向碰撞而造成的前部車身側向損傷的修復,最好采用臺架式矯正設備,充分固定好車身(至少4個點)在受力最大的部位進行拉拔,但其他點必須有使車身保持平衡的相反的拉拔力,必須保證加緊。
(4)車身后部的矯正修復
一般情況下,尾部碰撞都是撞在后保險杠上,其沖擊力由后縱梁或附近的板件傳遞,從而造成縱梁上翹部位的損傷,并由此引起輪罩變形,整個翼子板前移,從而改變了其他部件之間的間隙。首先將夾持器或掛鉤固定在后縱梁、行李箱地板或右后翼子板的后部,然后邊拉邊對車身下部每個尺寸進行檢測。在后縱梁被擠進輪罩或者后門縫有變形的情況下,不要夾持及變形不大或未出現變形的翼子板,只應對縱梁進行拉拔來消除翼子板內的變形應力。
。5)車身側圍的矯正修復
如果門檻中部遭到嚴重碰撞,車廂地板就會變形,整個車身將彎曲成香蕉形。在修復這種撞傷時,車身的前后兩端都要進行拉拔,而車身中部向內彎曲的部位需要向外拉拔,這就是常用的“三向拉拔”的矯正方法。由于可掛鉤的部位有限,所以側向拉拔的承載式車身汽車的錨固非常困難。注意,當在車身一端進行側向拉拔時,將環(huán)鏈在加緊裝置是饒一圈再把拉拔環(huán)鏈掛到加緊裝置即可施加張力。
(6)車身壓扁區(qū)的矯正修復
在承載式車身轎車上設置了壓扁區(qū),其目的在于控制和吸收撞擊力,減少結構破壞,增強對乘車人的安全保護,因而不要拆除任何一個壓扁區(qū)。另外,維修時要按汽車制造廠家的建議矯正或更換帶有壓扁區(qū)的零件
參考文獻
1張俊.汽車車身修復專門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吳興敏.汽車車身修復與美容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
3侯建黨.汽車鈑金與涂裝修補圖表解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4戴冠軍.汽車車身維修大全浙江: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天天汽車工作室.轎車車身維修技能實訓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下一篇:結構動力學在橋梁工程應用探討